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95990
大小:72.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新教材体现课标新理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教材体现课标新理念◊任刚唐贤达(遂宁市大英县蓬莱镇小学大英629300)随着课程标准的修订,小学数学的教学更注重了孩子能力的培养。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新教材在原来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做了部分调整和修订,部分老师对于新教材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近H,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修订教材五年级上册P39“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时,感受到新教材对于新课标理念的体现。【案例】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39例10的第(1)题:小强的妈
2、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第(2)题: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毡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教师先让孩子自学教材,然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再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引导、归纳。孩子汇报时教师适时进行讲解,教学片断如下:师:谁来说说例10的第一题你是怎么想的?生1:用2.5÷0.4=6.25个≈7个。师:为什么这样列式?生2:这个题是求2.5里面有多少个0.4,所以用2.5除以0.4
3、。师:为什么近似值要取7?生3:因为这道题要准备瓶子装香油,剩下的香油要用一个瓶子装,所以取7个。生4:还可以这样理解:如果用6个瓶子,每个装0.4千克,那么只能装2.4千克,这样还剩0.1千克,所有要多准备一个瓶子,应该是7个。师:说的很有道理,孩子们,我们以前取近似值时都是釆用的“四舍五入”法,这里我们还能采用吗?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一个名字吗?生5:叫“多取法”。生6:叫“多一法”。生7:叫“进一法”。教师板书:进一法。师:谁来说说第(2)题你又是怎么想的?生1:我认为应该用25除以1.5,因为
4、是求25米里面有多少个1.5米,算出来得数约是16.67,这里应该取16个。师:为什么取16个,而不是17个呢?(有许多孩子迫不及待的想冋答)生1:这道题是讲的用红丝带包装礼盒,算出来大约能包装16.67个,也就是说能够包装16个多一点,也可以理解是包装16个后,还会剩下一些红丝带,所有我们只能包装16个。生2:我赞同袁阳的意见,我还有一点补充就是:如果要包装17个的话,红丝带还会差一点点。生3:我还可以用算式说明,如果包装17个,每个用1.5米,那么一共就需要25.5米红丝带,而题中只有25米红
5、丝带,包装17个不够,所有只能包装16个。师:孩子们说的非常好,那么这种方法是“进一法”吗,如果不是我们又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呢?(孩子说了很多的名字,最后教师综合了孩子所起的得出了“去尾法”)师:看来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吋,应该怎样取商的近似值呢?生1:我觉得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时要用“四舍五入法”,有吋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生2:我们在准备物品装东西吋一般要采用进-法,在做衣服或什么的就要用去尾法。生3:我举个例,比如我们全班66个同学去坐船,每条船坐10个人,就要用进一法,取7条船。师:孩
6、子们说得很好,现在我给你一道算式,你能找一找生活中的原型吗?(教师出示:200÷16=12.5)生1:我的理解是:我有200元钱,去买一本16元的书,能够买几本?师:很好,谁来说说该取几本?生2:应该采用“去尾法”是12本。师:还可以编出不一样的吗?生3:我是这样想的:有200吨货物,用载重量为16吨的卡车运完,需要运几次?生4:应该用200除以16,得12.5次,用“进一法”取13次。生5:就是要13次,如果12次运完的话就超载了。(全班的孩子们都笑了起来)我多么希望,每一节课后,
7、能冇那么几个孩子笑眯眯地告诉我:今天的知识是甜的,今天的课堂是香的。我坚信,只要拥有机会、支持和信心,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观点是,把孩子放在绝对优先的位置,所教的内容是第二位的。一、教材中解决问题例题中的设计注重“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的理念。教材中对例题的解决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根据这一设计理念,我们教师可以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通过阅读文本,相信一定会有孩子能够解决问题,我们还可以再一次放手让孩子进行小组合作,让学会的孩子去教不会的,最后教师
8、再对重点知识进行强调、升华,体现出“三教”、“三不教”的原则。二、教材的编写意图体现发展孩子能力为重点。笔者在教学这个内容吋,充分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感悟,去理解如何取商的近似值。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给出一个算式让孩子去找生活中的原型,将这一知识进行了升华,孩子不是只掌握了今天见的几个题,而是掌握了这一类题型,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真正体现课标理念,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三、教师既要做到“入教材”,又要能够“出教材”。教材只是教学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小的一部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