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93357
大小:68.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探讨手术治疗对乳腺原位癌的临床疗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手术治疗对乳腺原位癌的临床疗效刘洪怡绥化市第一医院现代医疗中心152000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对乳腺原位癌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乳腺原位癌患者,16例实施单乳切除术(66.7%),4例改良根治术(16.7%),4例行保乳手术(16.7%),对于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辅以化学治疗,对保乳患者术后给予全乳放疗,对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乳腺原位癌患者中,2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4例乳腺小叶原位癌。经过单乳切除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等综合治疗,平均随访5年,1例保乳术后5年局部复发,行乳房单切治愈,余
2、均健在。结论釆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辅以放疗及内分泌治疗,是提高乳腺原位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关键词:手术沿疗;乳腺原位癌;临床疗效乳腺原位癌是指乳腺导管、乳腺小叶内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但病变侵蚀没有超过基底膜,其中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小叶原位癌是乳腺原位癌的最常见类型[1]。近年来,乳腺原位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对于提高乳腺原位癌患者的生存周期和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0年6月〜2008年6月,我院
3、诊治的24例乳腺原位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0〜68.0岁,平均(46.0±6.0)岁。临床症状以乳腺肿物、单乳血性溢液、乳房刺痛等症状为主,结合乳腺钼靶摄片、乳腺导管造影、乳腺彩超等辅助检查,拟诊早期乳腺癌,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原位癌。1.2方法24例乳腺原位癌患者中,16例实施单乳切除术(66.7%),4例改良根治术(16.7%),4例行保乳手术(16.7%)。对于淋巴结转移(<3枚)及保乳手术患者,术后给予全乳放疗(不放疗腋窝区),ER阳性者服他莫昔芬5年。2结果24例乳腺原位癌患者中,20例乳腺导管原位
4、癌,4例乳腺小叶原位癌。经过单乳切除术、改良根治术及保乳手术等综合治疗,平均随访5年,1例保乳术后5年局部复发,行乳房单切治愈,余均健在。3讨论乳腺原位癌主要包括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小叶原位癌,两者形态学和生物学特点存在较大差异。苏中乳腺导管原位癌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在乳腺导管腔内的异常增生,而乳腺小叶原位癌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在乳腺小叶内末梢导管基底膜内的异常增生,属于非浸润性乳腺癌的范畴,并II具有多中心倾向[2】。乳腺原位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3】,并且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够典型,也没有特异性辅助检查,所以,乳腺原位癌临床诊断的难度也相位增
5、大。乳腺手术治疗过程中,切除乳腺标本,术中进行快速冰冻及术后常规病理检查,能够提高乳腺原位癌的检出率。对于严重乳腺囊性增生、乳腺导管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病例,应做好定期复查,避免乳腺原位癌的漏诊和误诊。乳腺癌常伴冇多个原发病灶,应做好双侧乳腺的检查和密切随访工作。0前,乳腺DCIS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0的是降低局部复发率。治疗方式包括局部病灶广泛切除联合或不联合全乳放疗,以及全乳房切除术。必要吋对激素受体阳性患者辅以内分泌治疗(如他莫昔芬),主要目的是降低局部复发,及预防同侧和对侧再发[4】。而也旮学者建议采取乳腺病灶切除术或乳腺象
6、限切除术,即保乳手术。乳房切除术对于约98%的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是-•种治愈性的处理方法[3】,适合于肿块较大者(>4cm),多中心病灶、多发散在钙化灶,拟保乳术切缘阳性,保乳术后局部复发。总的复发率很低,有报道为1.5%,本组乳房单切率较高,主要是我院农民患者较多,害怕保乳术后复发,坚决要求n根治"切除所致。小叶原位癌是一个非常静息的病变[3],具有低癌变率,癌变周期长的特点,尽管病理形态上是一个癌前病变,生物学行为更趋向是一个癌变的危险因子,因此,穿刺活检、局部切除保乳、临床随访或内分泌治疗,是0前主要趋势。一般
7、不宜乳房切除。相信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乳癌早诊率提高,人民观念转变,生活质量要求提高,保乳手术率将逐步提高。乳腺原位癌是浸润性乳腺癌病灶的多原发病灶之一,主病灶没冇发现术后复发、转移等现象。临床上浸润性主癌病灶的漏诊情况多是由于病理取材不当(标本取材过小、取材过少、取材部位不正确等)所致。乳腺原位癌多为多中心倾向,乳腺部分切除患者剩余的乳腺腺体组织及对侧乳腺内可能存在原位癌病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演变为浸润癌,甚至肿瘤病灶复发、转移[5】。乳腺原位癌多数为乳腺导管原位癌,与乳腺小叶原位癌相比,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多中心倾向更为明显,并
8、II肿瘤病灶范围相对较大,预后相对较差。乳腺导管原位癌属于乳腺浸润性癌的前驱病变,是一类非全身性的导管内局部病变[4】,可能存在多种不明病因的发病机制,这些可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乳腺导管内癌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质量。最新观点:”乳腺终末导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