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91250
大小:7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分析和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分析和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1-0-01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在终末期肾病的治疗中血液透析己成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从临床来看,内瘘则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的关键;本次研宄将以患者分组比较的方式,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失功的原因,并探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将研宄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28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将2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14),包括男
2、性8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2.1±3.4)岁,平均透析时间(4.2±0.7)年,包括痛风性肾病6例、高血压肾病5例、糖尿病肾病3例;对照组(n=14),包括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5±3.1)岁,平均透析时间(4.4±1.0)年,包括痛风性肾病7例、高血压肾病4例、糖尿病肾病4例;两组患者资料统计无差异(P〉0.05),符合分组研究的要求。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方法为:(1)在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若发现患者出现腹痛头晕、冒冷汗等表现时,应立即查验低血压的情况,并将现有的血流量限定在100ml/min[l],如
3、果上述症状未得到恢复,则应立即回血;(2)个体化透析,根据患者个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透析速率;对于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必须告知患者在预设透析H,停止使用药物;完成透析过后,叮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30min后才能活动身躯,但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头晕、呕吐、低血压、发热等不良反应,必须第一时间向主治医师汇报患者的实际情?n(3)在进行穿刺前,护理人员必须细致的检査内瘘成熟的现有状态,并确定内瘘的准确位置和走向;应避免在吻合口附近进行穿刺操作;(4)在完成透析进行拔针时,护理人员耍严格控制力度,并对穿刺点进行10〜20min的按压[2];(5)对于穿刺部位,护理人员必须保证其
4、干燥;了解患者的诉求,如果患者存在局部发痒的感觉,首先应该禁止其进行抓挠;另一方面,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动静脉内瘘使川屮发生的功能丧失或下降的情况。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中功能丧失或下降的情况。1.4统计学分析本研宄应用SPSS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土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x?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1.结果临床经验及文献资料的总结,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使用中失功的原因包括:穿刺不当2例(7.14%
5、)、低血压1例(3.57%)、动静脉内瘘使用过早1例(3.57%)、护理失误1例(3.57%)以及患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1例(3.57%)。观察组(n=14)穿刺不当1例,动静脉内瘘功能下降或丧失率为7.14%(1/14);对照组(n=14)低血压1例、动静脉内瘘使用过早1例、穿刺不当1例、护理不当1例、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差1例,动静脉内瘘功能下降或丧失率35.71%。组间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x2=24.2429,P:0.0000)o2.讨论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治疗的主要治疗方式,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易于被患者所接受;但从临床实践来看,该治疗方法
6、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动静脉N瘘则指的是在微创状态下,将动静脉予以冇效的结合,保证预设透析的效果[3]。但从本次研宄来看,患者在透析状态下,动静脉A瘘的功能受限或丧失的原因主要包括:低血压、动静脉内瘘使用过早、穿刺不当、护理不当和患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木次研宂中我们对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护理措施,根据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予以针对性处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研宄结果显示,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功能下降或丧失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了针对性护理的临床价值。综上所述,在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值得借鉴。参考文献[1]吴
7、晓英,黄静.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01:96-99.[2]朱淑云.健康教育在延长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屮的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0(3):238.[3]曹海珍.护理干预对促进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效果分析[JL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2):234-23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