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85201
大小:64.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6
《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洪方(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四川成都610041)【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92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2个月后观察两组服药依从性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关键词】护理干预脑卒中抑郁服药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
2、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4-0284-02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特点:发病率高、病程长、对患者及社会危害大。服药依从性是指病人对医嘱的服从或遵守,并产生相关的有效作用,而依从性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而影响PSD患者的预后。有文献报道[1],抑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其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而言,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如视力差、记忆力低下、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较低等等的影响,其服药依从性相对较差。我院对2009年2月至2010
3、年11月收治的老年脑卒中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相关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2009年2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53例,出血性脑卒中39例,男64例,女28例,年龄53〜87岁(61.1±2.5)。纳入标准:①符合ICD-10中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2],②排除交流障碍及其他严重躯体功能障碍所致抑郁患者;将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脑卒中类型、病程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
4、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治疗的基础,针对PSD患者的应激反应心理医护人员应尽力采用温和、简单易懂的言语与其交流,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考虑,多采用安慰性和鼓励性的语言以此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摆脱抑郁的闲扰。②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PSD的相关影响因素、治疗措施以及预后情况,让患者及家属从意识上接收PSD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遵守医嘱以及配合治疗是加快康复的重要环节。③针对老年患者自身能力限制的情况,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嘱定吋、定量发药,防止让病人自己服药造成
5、误服或漏服。对于特殊情况的患者,提醒患者和家属进行闹铃或者鲜艳的卡片等方式进行自我提醒,养成良好的服药>』惯。④针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适时与其交流,消除苏对药物的抵触情绪和长期用药住院导致的经济压力过大的心理问题,及吋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报告医生,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调整。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比较。1.3评价标准用药依从性参考Morisky推荐的标准[3],结合实际情况,通过4个问题确定病人的用药依从性:⑴住院期间你是否奋忘记服药的经历;⑵你是否有吋不注意服药的方法;⑶当自觉症状改善时,你是否擅自停药;⑷当你用药后症状
6、加重时,是否祀绝继续服药。冋答问题全部为“否”的为完全依从,全部为“是”的为完全不依从,介于两者之间的为部分依从。1.4统计学方法釆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2结果两组在护理干预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显著(P<0.01)o具体见表1。3讨论抑郁症是一种慢性易复发的疾病,若得不到及时控制,其致死率相当高。PSD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0%〜50%[4]。而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药物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直接影响着药物的治疗
7、效果。特别是对于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自身能力的限制以及个人的抑郁情绪对服药依从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干预,增强其服药依从性至关重要。本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护理干预前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o护理干预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异显著(P<0.01)o说明护理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参考文献[1】陈彦方.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134[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类诊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儿中华神经科杂志,
8、1996,29(6):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