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研究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几个问题

教学案例研究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几个问题

ID:27883654

大小:6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教学案例研究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几个问题_第1页
教学案例研究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几个问题_第2页
教学案例研究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几个问题_第3页
教学案例研究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几个问题_第4页
教学案例研究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几个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研究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学案例研究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几个问题摘要:通过对新课改以来在教学过程中五个典型案例进行整理,并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相结合进行分析,阐述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和解决方法,意在让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关键词:教学案例;分析;问题一、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如果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问题,不但很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案例

2、一: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一课时,我注意到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似乎很容易,因为从他们具有的生活经验来说,识别起来并不难。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掌握起来也并不容意,因为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图形,必须要抓住图形的本质特征,建立起数学的空间观念,所以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生活中,有关四边形一些物体和现象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在具体直观中找出平行四边形,这就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形状不完全一样,为什么都是平行四边形呢?”再用教具钉板围成各种不一样的平行四边形,从中发现和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样就通过把数学与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组织教

3、学,不但对学生来说直观易懂,建立了很好的表象,还让学生理解得非常透彻。二、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只去看学生怎样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更重要的应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按学生的学习过程去设计教学方法,学生的经验才能够内化,真正掌握知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数学学习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过程可以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学懂。”案例二:在教学“笔算乘法(进位)”这一课时,我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不但要学会,更要学懂。”最后我决定从学生的学习过程考虑设计,首先让学生用竖式试做25X

4、3时,学生出现了各种结果,有算得65的,有算得75的,还有算得95的。到底哪个结果正确呢?就让学生用加法验证了75是正确的。接下来我就引导学生对加法验证的竖式进行深入研究,个位3个5相加是:5X3;十位3个2相加是2X3。这样,在加法中找到了乘法的关系,我又引导学生观察乘法算式。最重要的是还找出3X2+1这一步,又经过对比找出乘法中是什么算的,为什么会这样算?到这一步让学生理解进位乘法中进位的理解更加透彻。这样不仅沟通了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这样做的算理,真正让学生“学懂’’了。三、注重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

5、在通过教学活动,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包括合作、交流、帮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合作交流方法,充分展示学生多样化的思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建一个学生平等轻松的学习氛E案例三:在设计教学“笔算乘法(不进位)”时本人想:怎样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活生生的”数学知识,培养他们在课堂中合作交流的意识,也准备让自己从热闹的情境教学中走出一回,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由此以“合作一发现一交流一总结”模式设计这节课。首先在教学例1“一盒彩笔12支3盒有多少支?”时用先用估算得出:12X3^30(支

6、)。接着,放手让学生用以前的知识经验和小组内的同学去计算出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了合作、讨论交流之中,很多学生用口算的方法得出了结果,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再次与小组内同学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都很努力,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讨论与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经过我的引导总结了算法,这节课学生时而讨论方法、时而帮助其他学生理解、时而对做得不对的同学当“小老师”进行讲解,课堂气氛异常的活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合作探索,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所以学习情绪高涨。而后在课下批改作业时质量非高,效果非常明显。四、注重学生实

7、践和操作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是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再通过探究问题得出结果,从形象到抽象,不但让学生经历“问题的发现”到“问题解决”的过程,还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新知识和培养技能。案例四: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本人考虑到学生在曰常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东西如果平均分分不完的情况,所以我就设计用学具小棒让学生再现分不完的情形,让他们动手操作。首先,让学生通过分小棒的动手操作活动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学习和知识上的需要。给学生发10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