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866937
大小:19.1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6
《初中语文《活板》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初中语文《活板》教学案例 《活板》教学案例 东海县张湾中学邵瑜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程序说明顺序,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2.掌握“为”、“就”、“火”、“印”、“之”、“以”、“则”等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初步认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了解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激
2、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介绍毕昇和他的活板印刷术,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 2.疏通文意,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导入,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人民伟大的创造力和智慧。(配以图片) 1、解题。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
3、明——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它们都是由中国相继传入世界各地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在《辞海》中,对“印刷术”是这样介绍的: 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称“刻板印刷术”。刻板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开始盛行,并先后传至日本、朝鲜、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宋代庆历年间(1041—1048),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之后,又陆续出现用木、锡、铜和铅等金属制成活字板印刷书籍。1450年左右德人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字板,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
4、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础。 可见,毕昇的活字印刷早于西方四百多年,毕昇开创了现代印刷术的先河。 这篇课文就是介绍毕昇活字印刷术的一篇科技说明文。板书:活板(科技说明文) (设计意图:由解题导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学生自主查阅作者资料。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5、 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均有所论著”(《宋史•沈括传》)。代表作为《梦溪笔谈》,共30卷,详细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卓越贡献,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请同学朗读“阅读提示”的有关介绍。 (设计意图: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等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积累意识。) 二、范读全文,要求同学参照注释,注意字音。 1、板书下列汉字(或出示卡片),提问学生,其中多音字要求学生连同词一起读。 昇()和()炀() 更
6、() 帖()贮() 燔() (设计意图:对于重点词语,只有音读准了,才能更好的理解意思,多音字要求学生连同词一起读,方便学生更好的区分词意。) 2、注意句读。(提学生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清节奏。) (1)已后典籍/皆为板本(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3)持/就火炀之 (4)则以一平板/按其面(5)每一字/皆有数印(6)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7)有奇字/素无备者(8)沾水/则高下不平(9)用讫/再火令药熔 (10)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设计意图:学生读,区分节奏,使学生更好地读出文言文
7、的味道。) 三、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指名朗读第1段,疏通文意,教师指导学习。 总结:(一)专用名词:朝代、书名、人名、地名、官职等不译。(二)文言文省略较多,译为现代汉语时,要疏通上下文意,补上。(三)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译时有很多单音节词要
8、补上一字变成双音节词。采用这种方法要注意:(1)照顾上下文,准确搭配,(2)不可只拘泥于这一种方法。 请同学译出第1段 提问:课文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归纳:简述我国雕板印刷发展状况。 2、疏通第2段文意。 这一段是全文主体,具体说明了活板的发明、制作、印刷及有关事项。 学习第一层。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教师指导,看注释,疏通文意。 为,动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