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及对策.doc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及对策.doc

ID:27852996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及对策.doc_第1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及对策.doc_第2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及对策.doc_第3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及对策.doc_第4页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及对策.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及对策.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困境及对策作者:吴丽华傅春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采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加入WTO后开放的深入,越来越高的外贸依存度、大规模的资本流入、居世界前列的外债和外汇储备规模、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和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松、金融市场开放进程的加快等等,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如何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是目前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拟对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当前货币政策的困境以及调整对策进行探讨。  一、开放经济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一)开放经济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

2、影响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部均衡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显著提高,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加大。  首先,我国已进入“WTO后过渡期”,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使中央银行在注重内部均衡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外部均衡。货币政策需要兼顾内外均衡两个目标,这要求央行在运用各种政策时,必须注意不同调控手段的运用。显然,开放经济条件下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明显加大。  其次,开放经济条件下,保持币值的稳定实际上包括货币的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币值的对外稳定是受制于国际收支的变化,国际收支影响外汇储备,外汇储备又制约基础货币的投放,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我们不仅要兼顾人民币对内、对外稳定,而且内外稳定之间还有着复杂的联系,货币政策难

3、度可见一斑。  第三,随着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国际资本加速在跨国间转移,特别是国际投机资本的频繁流动,不仅引起了金融交易的扩大化和虚拟化,而且加剧了金融秩序的混乱和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面临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新挑战,货币政策目标不得不更专注于实现外部经济均衡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二)开放经济对我国货币政策运行的影响  1、削弱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国际资本流动使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制约。尽管外汇管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短期性资本的流入,但在国内实行宏观紧缩、维持较高利率的政策环境下,国内外利差趋于扩大,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的流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国内货币政策所试图达到的政策目标,显著地降低

4、了国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中央银行在进行利率政策的决策时,被迫越来越关注国际货币,特别是美元的利率走向,在调整利率时努力维持人民币利率与美元利率的适度利差关系,自身的独立性受限。    2、加大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将货币供应量列为中介目标。中央银行希望通过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来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但是开放经济下货币供给内生性的增强制约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调控的能力。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作为非独立的内生变量,被动受制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货币供应越来越内生于国民经济运行,中央银行除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

5、控制再贷款、政策性贷款外,与对外经济活动相关的货币供应及其变动已经不能完全为中央银行所控制,而是取决于经济增长状况、进出口状况和资本流动状况。    对外开放的程度越高,与对外经济活动相关的货币供应所占的比重越大,货币供应的内生性越强,于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就越低,货币政策在控制货币供应方面的有效性也就越低。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中,与对外经济活动相关的货币投放所占的比重呈现明显的扩大趋势。我国近几年国际收支一直是顺差,外汇储备不断膨胀,中央银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而吸纳外汇储备,被动形成大量的货币投放。同时,中央银行一般性再贷款占全部资产的比例也不断下滑,这使中央银行控

6、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和回旋余地大大降低。    3、有效货币政策工具的缺位      从我国货币政策实践来看,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直接信贷控制手段已经不能适应开放经济的需要,资本的自由流动、货币供给渠道的增多、外汇占款的增加使中央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时力不从心。而发达国家通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却因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尚不能在宏观间接调控中发挥更大作用。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央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之一,因其影响力极大,准备金率制度甚至获得了货币政策之“巨斧”的美称。但是它有其自身的缺点: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而且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从我国近年

7、的情况来看,调节存款准备金率作用有限。2004年4月25日,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7.5%。这次调高0.5个百分点,可冻结约1,100亿元,但相比2004年3月底,M2余额23.2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商业银行持有的2万多亿元国债和4,000多亿金融债,却是很小数字,因此降低货币供应量效果成疑。另外,由于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利率支付较高的利息,商业银行长期保持较高超额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