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A到AI,我们还要走多远?架构创新是人工智能芯片获得突破的必由之路.doc

从IA到AI,我们还要走多远?架构创新是人工智能芯片获得突破的必由之路.doc

ID:27842577

大小:1.28 MB

页数:29页

时间:2018-12-06

从IA到AI,我们还要走多远?架构创新是人工智能芯片获得突破的必由之路.doc_第1页
从IA到AI,我们还要走多远?架构创新是人工智能芯片获得突破的必由之路.doc_第2页
从IA到AI,我们还要走多远?架构创新是人工智能芯片获得突破的必由之路.doc_第3页
从IA到AI,我们还要走多远?架构创新是人工智能芯片获得突破的必由之路.doc_第4页
从IA到AI,我们还要走多远?架构创新是人工智能芯片获得突破的必由之路.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IA到AI,我们还要走多远?架构创新是人工智能芯片获得突破的必由之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IA到AI,我们还要走多远?架构创新是人工智能芯片获得突破的必由之路  导读  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在深圳召开,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由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得到了深圳市宝安区政府的大力指导,是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术界、工业界及投资界三大领域的顶级交流盛会,旨在打造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实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台。  7月1日,随着议程进入到第三天,本次CCF-GAIR大会也在下午迎来了堪称压轴的AI芯片专场。担任AI芯片专场主席的,是中国电子学会电

2、子设计自动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魏少军教授;在担任主席之外,魏教授还为AI芯片专场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大会报告《从IA到AI,我们还要走多远?》  在报告中,魏教授引用人工智能专家MichaelI.Jordan的观点认为,我们今天所做的还不能算是真正的AI(ArtificialIntelligence),只是利用技术来增强某一方面的智能而已,也就是所谓的增强智能(IntelligenceAugmentation,简称从IA到AI,我们还要走多远?架构创新是人工智能芯片获得突破的必由

3、之路  导读  2018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在深圳召开,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由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得到了深圳市宝安区政府的大力指导,是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术界、工业界及投资界三大领域的顶级交流盛会,旨在打造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最具实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台。  7月1日,随着议程进入到第三天,本次CCF-GAIR大会也在下午迎来了堪称压轴的AI芯片专场。担任AI芯片专场主席的,是中国电子学会电子设计自动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魏少军教授

4、;在担任主席之外,魏教授还为AI芯片专场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大会报告《从IA到AI,我们还要走多远?》  在报告中,魏教授引用人工智能专家MichaelI.Jordan的观点认为,我们今天所做的还不能算是真正的AI(ArtificialIntelligence),只是利用技术来增强某一方面的智能而已,也就是所谓的增强智能(IntelligenceAugmentation,简称IA)。究其原因,是因为当前的人工智能算法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要求,具体来说,现有的算法过于单一,无法实现类似于人脑的高度复杂又高度灵

5、活的互联结构系统。  魏教授指出,我们目前要实现人工智能,别无选择,只能靠芯片;但是现有CPU、GPU、FPGA等芯片的基本架构早在这次人工智能突破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并不是为人工智能而专门设计的,因此不能完美地承担实现人工智能的任务。人工智能对芯片的要求,除了足够的算力和极高的能效比,还需要一个高能效、通用的计算引擎。由此,魏教授认为AI芯片至少应有以下几个特质:  第一,它的可编程性,要适应算法的演进和应对多样性;因为算法不稳定,它在不断变化;  第二,架构动态可变性,要适应不同算法;  第三,高效的架

6、构变换能力,因为不同的运算要求变换不同的架构。  随后,魏教授从硬件可编程和软件可编程的角度,将芯片的性质分为四个种类,并认为目前少有人关注的软件定义芯片(SDC)在AI领域最有潜力;它一方面具备CPU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是专用集成电路的高能量效率和高集成度。它的软件和硬件均可编程,混合颗粒度,最重要的是芯片功能随软件变化而变化;在使用中也不需要芯片设计知识。  魏教授表示,芯片要实现智能化,不能光有硬件,一定要有要求很高的软件——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知识和经验的能力、持续改进和优化的能力、再生和组织能力、

7、思维逻辑推理能力、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能力,这是软件才能完成的,而非硬件。  基于这个理念,魏教授提到了他所认为的真正软件定义芯片。也就是:  一个真正理想的计算应该是软件和硬件的架构一模一样,软件是什么样的拓扑结构,硬件就应该是怎样的拓扑结构;软件需要什么样的运算,硬件需要存在这样的运算资源。可惜的是,软件可以很大,硬件不能大;我们只好把软件分块,跟硬件大小一样。比如把它分为6块,根据数据依赖关系把第二块、第三块、第四块放进去……一直到第六块。这要求我们硬件必须随时改变其功能,硬件功能和架构能够动态地按照

8、软件实时进行改变,这是我们所说的软件定义芯片。  魏教授表示,上述概念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实现起来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而他自己的实验室也是经历了12年的努力终于得到实现(该研究成果由清华大学Thinker团队已经在相关国际会议上发布,可查看雷锋网相关报道)。通过这一全新架构,可以用来实现可重构神经网络;也就是说,通过AI应用定义我们所选用的深度神经网络,改变芯片架构和功能——魏教授表示,如果能做到,那么这种芯片将成为真正的通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