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治体会

163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治体会

ID:27800702

大小:7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6

163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治体会_第1页
163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治体会_第2页
163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治体会_第3页
163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治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163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治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63例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治体会曾繁林(广两壮族自治IX岑溪市妇幼保健院543200)【中图分类号】R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8-0046-02【摘要】目的学习掌握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其中68例为手术治疗;方法根据回顾我院处理的163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其中男87例,女76例,年龄1周〜12岁,95例采用手法矫正治疗,68例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最终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4.5%,治疗效果和术后效果都能患儿的年龄有关;结论对斜颈的患儿如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大多可以治愈。【关键词】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手法矫正

2、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CMT)指一侧胸锁乳突肌(SCM)发生纤维化挛缩而导致头部持续性向患侧倾斜,颈部扭转,面部及下颌偏向健侧,发病率约为0.13%〜11.3%[1]。表现为头面部和颈部的不对称畸形,并且随着年龄增长畸形逐渐加重,对患儿的心理、生理、学习和生活均有影响。因此,一经确诊,应尽早治疗。木文详述了先天性肌性斜颈手法矫正的时期选择、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术式选择。并附病例163例,其中手法矫正95例,手术治疗68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11月共处理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163例,其中男87例,女76例。年龄

3、产后1周至12岁,平均6.3岁,其中1周〜1岁104例,1岁以上〜3岁38例,3三岁以上〜12岁21例。左斜颈88例,右斜颈75例。出生时头位分娩50例,臂位84例,足位18例,剖腹产11例。生后1个月内发生颈部有硬条索的97例,发现有颈部肿块的66例。1.2分组治疗:木资料163例患儿保守治疗早期95例,手术治疗68例,主要症状:胸锁乳突肌肿块,胸锁乳突肌增粗变硬、缩短、成束带样,颈部活动受限,头面部不对称。所有病人在治疗前均接受颈椎正侧位X线检查排除颈椎先天性发育异常或畸形。排除颈部淋巴结肿大、出血倾向、产伤锁骨骨折、颈椎半脱位、先天性颈椎畸形、脑瘫等疾

4、病。1.治疗方法2.1保守治疗95例:适用于肌肉型或混合型。方法:(1)推拿按摩:采用局部及头部按摩,头部左右旋转摆动,上下拔伸牵伸等方法,使变粗变短的胸锁乳头肌逐步拉长、拉软。(2)封闭:醋酸强的松龙125mg,0.5%〜1%利多卡因2.5〜5ml,糜蛋白酶400U,混合后分两三次作病变部位封闭。(3)理疗:直流电碘离子导入,音频电疗、TDP灯照射、激光及超声波治疗机等方法,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肿消散吸收,软化纤维硬结。以上治疗方法针对性不强,复杂II疗程长,一个正规疗程为3个月[2]。2.2外科手术68例:适用于纤维型或经保守治疗确系无效者。手术步

5、骤麻醉:能合作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小儿及不合作者采用氯胺酮离解麻醉。取平卧休位,肩脚间垫一小枕,使头后伸位,从而使挛缩的胸锁乳突肌显露,在锁骨上一横指处作一横切U,长4cm。切升颈阔肌及筋膜,分离切口上下组织,贴胸锁乳突肌后缘游离出肌腿两个头,在锁骨头及胸骨头附着处切断,不可遗漏,向下牵拉两断端并向上游离。切除2〜8cm,同吋将头不断偏向健侧,以便万了解患侧紧张部予以切断及松解。对于畸形严重的病例,仅切断肌肉附着点和一段胸锁乳突肌是不够的,需要在中段和乳突下方附加二个小横切口,分段全部切除整个挛缩之胸锁乳突肌及邻近紧缩的筋膜,达到彻底松解。充分止血后不用引流

6、,缝合切

7、_

8、。本组17例做了全胸锁乳突肌切除,效果较单纯切断附首点为佳。2.3疗效标准:所有患儿术后随访1〜8年。按如下标准判定疗效:(1)优:斜颈畸形消失,头面骨性畸形明显改善或恢复,矫正完全,无复发,颈椎活动范围正常;(2)良:畸形大部消失,头面骨性畸形奋改善或部分恢复,矫正基本完全,无复发,颈椎活动范围基本正常;(3)差:畸形大部存在,头面骨性畸形无改观,矫正不完全或有复发,颈椎活动仍受限。2.结果所有患儿按上述标准评定,最终治疗效果评估列于表1,优125例占76.7%,良29例占17.8%,差9例占5.5%,优良率94.5%,治疗效果的差异与年龄有

9、关,68例手术患者术后效果评估列于表2,术后效果与手术吋年龄有关。1.讨论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较常见的畸形,患病率可高达0.1〜0.4%[2]。发现先天性肌性斜颈己有数百年历史,但病因仍不清楚。奋学者发现[3],MRI扫措胸锁乳突肌显示冇前臂和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信号,尸检和组织灌注技术研究等证实活宫内或新生儿期肌筋膜室综合征的结果。临床研究显示与难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髋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等骨骼肌肉异常性疾病相关;也有研究显示,本病由胸锁乳突肌纤维瘤样病变所致,若胸锁乳突肌内肿块1或2个月内不消失,则该肌肉会发生永久性纤维化,引起挛缩,导致斜颈。还有人认为,

10、由于遗传或先天性发育异常所引起[4】。可见本病可能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