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789441
大小:17.4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6
《《甲午中日战争》学案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教师寄语: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学习目标: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其影响。 2、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妥协退让造成的。 3、让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 问题导入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指的民族英雄是谁?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是怎样失败的? 自学探究 阅读课本
2、P16—18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 、_____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后签订《 》条约。 2、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______。 3、_________战役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在_______对中国居民进行野蛮的大屠杀。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5、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的三国是_
3、______________。 6、1895年率台湾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义军首领是________ 7、“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中,台湾归日本在《》中规定的,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要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师生共同探讨比较: 《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在内容、危害、影响上的异同。 尝试性练习 小试身手,你能行!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执掌清政府实权的是() A、慈禧太后 B、光绪帝 c、咸丰帝 D、李鸿章 2、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
4、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A、林则徐 B、康有为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c、邓世昌 D、孙中山 3、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大臣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慈禧太后 D、林则徐 4、在近代史上,曾经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有() (1)俄国 (2)法国 (3)英国 (4)日本 A、(1)(2)(3
5、) B、(1)(2)(4) c、(1)(3)(4) D、(2)(3)(4) 5、下列四条约中,规定赔款白银二亿两给一国的是() A、《南京条约》 B、《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6、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 A、割取
6、领土的面积大 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 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7、下列条约中,内容涉及到割占中国一行省的是()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瑗珲条约》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完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困惑?请都写下来吧。 巩固性练习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武器落后 B、许多将领贪生怕死 c、清政府奉行妥协投降政策 D、日本突然袭击 2、《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碍最为严重的是() A、赔款白银二亿两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
7、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 3、下列哪些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殖民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