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激情贯穿语文课堂教学

让激情贯穿语文课堂教学

ID:27787238

大小:59.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6

让激情贯穿语文课堂教学_第1页
让激情贯穿语文课堂教学_第2页
让激情贯穿语文课堂教学_第3页
让激情贯穿语文课堂教学_第4页
让激情贯穿语文课堂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激情贯穿语文课堂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激情贯穿语文课堂教学让激情贯穿语文课堂教学唐洪友(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丰裕中学641300)【摘要】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有很多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的讲解,把一篇篇美文肢解得惨不忍睹,诗意全无;同时漫天飞舞的试卷,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扫荡殆尽,望而生厌;急功近利的硬性灌输,则使语文学习丰富的人文性和超功利的审美意识熏陶功能化为轻烟,成为泡影。我们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有血肉的人,凭借的是有情趣的文木,倘若语文教师缺乏有创意的讲授,让原木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那么,语文教学就是最大的失败。所以,

2、我认为教师应该让饱满的激情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课堂上有了激情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学生在课堂上有了激情才能激发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地。【关键词】激情;贯穿;语文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65-02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师生在教学中有饱满的热情,语文教师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丰厚的人文底蕴,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涵咏、体悟中领会语文学习的真谛,进而接受美的熏

3、陶和滋养。怎样才能达到如此境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设计充满激情的导语、结束语,吸引学生如果把教学比作一曲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味无穷。一堂课开头数分钟导语的作用不容忽视。介绍一个故事、一副对联,欣赏一幅插图,设置一个悬念,演示一个实验……好的导语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知,起课,就掀起一个小高潮。“起如爆竹,结如鸣钟。”我曾尝试以点评课文、续补后篇、排演课木剧等方法结课,收效良好。比如点评课文,就是指导学生在充分品读作品的基础上,以片言只语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以

4、只谈文中的某个细节、某件道具,但要从较新的角度切入,用语简洁优美。这一训练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带动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提高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兴味盎然的学d效果。2选好突破UI,让教学充满新意,激发学〉」激情教师顺着课文段落先后,从首段依次分析至篇末,这种教法虽冇普遍运用的价值,但是一味拘守,也会湮没某些课文的特色,还可能使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难以生动活泼地发展。设计有新意的教学思路,需要教师以自己的发现、感悟为契机,从课文中选取关键性的语句或问题作为切入口,奇峰突起,优化课堂组织过程。可采用如下形式:①反首为尾。即抓

5、住结尾这•一文意的凝结点来追本溯源。例如熟读《捕蛇者说》后,指导学生找出主旨句。如果学生答成“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教师借机区分主旨句与写作目的句。再提出:“赋敛之毒有其是毒”,作者写到了几种毒?哪种厉害、何以见得?这样一下子抓住了要害,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对比、反衬手法的妙用。②中间开花。由某些关节点或过渡句、段展开分析,也可以出奇制胜。比如《舂》,初读课文后就提问:“文章是如何绘春的?哪几个段落是具体绘春的?”以此把学生的思维引到文章的中心部分,先置前后其他各个段落于不顾。分析后再理解作者总

6、写及文章末尾的赞春部分。③先首尾,后主体。如《冋忆我的母亲》教学时采用此法,先体会作者的感情(开头与结尾),再由“冋忆”探讨具体的事件。3引进时代“活水”,激活课堂教学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在教学方法上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双方的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教材。可根据具体的教学0标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吋吋引进吋代的“活水”。如:①适当抽换教材。抽掉一些已经失去生命力的课文,换上

7、一些吋代色彩强、文质兼美的文章。②增设“文化快餐”。开设“每课一成语”、“每堂一首诗”、“三分钟自由谈”等栏0。③补充同题材名作,扩大学生阅读面。语文教学,只有经常拓展延伸,在教学内容上不断输送新鲜“血液”,才能体现语文活动是一种创造性艺术。我讲《与朱元思书》,将《三峡》、《小石潭记》作比较,分析异同。再•如在《巴东三峡》一文的教学中以《文化苦旅》中的《三峡》作为比较阅读的材料,学生学习兴趣倍增。(《三峡》文笔优美流畅,引用传说生动感人,特别是写小吋候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诗句的一段,饶有情趣。)④注入新观点,介绍

8、新成果。在某些现代文学名篇的教学中,冇吋须注入新的观点。在文言文教学中,紧扣课文作引申,补充介绍相关的吋文佳作,如选取《现代毛遂一一自辞》《当代扪乐一一改相马为赛马》等富于时代气息的新作,让学生吸收新的研究成果,既拓宽视野,又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4挖掘文本“诗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诗意存在于生活中,诗意蕴藏于文本中,语文教师就应该做一个采矿工,将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