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挫折与适应

心理挫折与适应

ID:27786095

大小:1.36 MB

页数:110页

时间:2018-12-05

心理挫折与适应_第1页
心理挫折与适应_第2页
心理挫折与适应_第3页
心理挫折与适应_第4页
心理挫折与适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理挫折与适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讲心理挫折与适应挫折广泛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贯穿于人的一生,遍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挫折的心理反应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青年期的心理卫生问题,有很多与挫折有关,挫折所引起的消极心身反应,往往是导致心理行为障碍和疾病的主要原因。培养青年人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挫折承受力以及提高适应挫折与环境的能力,是青年期心理卫生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挫折及其原因(一)挫折的含义挫折既是客观的,更是主观的。挫折对人的影响与其说取决于挫折本身,还不如说取决于对挫折的评价和态度。正确把握挫折实质,

2、是挫折心理卫生的要求。1、挫折情境与挫折感受挫折包含两层含义:(1)是指个体活动的一种特殊环境,即阻碍人们实现目标、满足需求的情景和事物,这就是挫折情境,也称挫折源;(2)是指个体由于挫折情境而产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状态等,即挫折感受,也称心理挫折。挫折情境与挫折感受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总是成正比。一般来说,挫折感受只有在特定的挫折情境下才会产生,而且挫折情境越严重,所引起的挫折感受也可能越强烈。长久而剧烈的挫折打击,常会摧毁一个人的精神,扭曲一个人的心灵。从挫折情境到挫折感受,其间要受到个体实际状况的诸多制约:个体的生理状态

3、、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等等,其核心是认识方式和挫折承受力。生活中常可以看到,面临同一挫折情境,有的人反应轻微、时间短,而有的人则反应强烈、时间长。譬如,长途公共汽车抛锚,考试失利、情场失意、人际失和等常见的挫折情境,在不同的人身上往往会引起不同的反应,造成不同的结果,这多半与他们不同的心理素质有关。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虽然面临较大的客观挫折情境,但挫折感受却不大,他们往往有较强的承受力;反之,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人,即使挫折情境不大,但引起的挫折感受可能会很大。2、实际挫折与想象挫折现实中挫折情境有两种状况:(1)个体实际遭受的挫

4、折;(2)个体主观想象的挫折。后者常被人们忽视,但想象挫折比实际挫折更具有研究的价值。消除想象挫折,是心理保健的重要内容。人们预期挫折或对实际发生的挫折后果的主观感受在个体的心理挫折原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时挫折感受很强烈,但在其生活中却很难找到相应的挫折情境,这多半是主观想象造成的结果。实际挫折对人的影响是有形有限的,可以估量的;而想象挫折的影响,则往往是无形无限的,不可估量的,它会随着人们的想象发生泛化,无限扩大,大得可以覆盖一切、吞噬一切。因此,主观想象的挫折往往比人们实际遭受的挫折更为可怕,它常常会在人们行动之前,先

5、将其击倒。想象挫折是许多心理障碍患者的共同特点,只有战胜想象挫折才能最终战胜实际挫折。为此,端正对挫折的认知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挫折产生的原因1.由延迟引起的挫折由于某种内在或外在的原因,使某些心身需要的满足被延迟,从而引起挫折。比如,新生进校的第一学期最盼望假期早日到来,而一天一天的等待常会使一些思家心切的同学倍感焦虑。2.由阻挠引起的挫折阻挠挫折是导致挫折感的最主要原因。包括(1)由个体特征引起的阻挠;(2)由外界引起的阻挠。容貌、身材、体质、知识、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身心局限,常会构成挫折源。这些局限往往阻挠了一个人成

6、为他们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实现希望实现的理想。某些个体特征之所以会成为阻挠源,与社会的某种价值观有关。譬如,一个矮个子的男生比矮个子的女生挫折感更大;而一个相貌平平或体胖的女生比同样情况的男生更易受挫。而另一方面,个体对自己这些特征的评价更具有重要意义。个子同样矮的男生,有的陷入自卑,不敢出头露面、与人交往,以致影响健康发展;有的则能正确对待,积极行动,扬长补短,而引人注目、受人喜爱。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我的评价更重要。除了个体特征外,外界因素引起的阻挠则更多。比如,大学规章制度的要求使人感到约束压抑;多人一室的集体宿舍使一些想住

7、得宽敞的人感到不舒适;“三点一线”的生活让人觉得枯燥;文体设施缺乏会使一些文体爱好者难以发展兴趣,等等。在校园生活中,在同学、师生交往中,彼此的行为常常有可能成为阻碍对方的原因。比如,学生上课说话,既打扰教师上课,也影响其他同学听课,这有可能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挫折感;恋爱的一方希望对方多点理解或温柔,若不能就会带来挫折感,从而引起心理行为反应,而这种反应又可能成为另一方的挫折源。3、由动机冲突引起的挫折生活中经常会面临选择的冲突。冲突的实质是不同需要无法同时满足的结果。当若干个动机同时存在、难以取舍时,就会形成动机冲突。其基本形

8、式有四种:(1)双趋冲突又称正正冲突。当两个目标都符合需要,并且有相同强度的动机,而又“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时,就出现了难以取舍的冲突。A(+)个体B(+)(2)双避冲突又称负负冲突。两个目标都不感兴趣,甚至厌恶,但又“二者必居其一”。A(-)个体B(-)(3)趋避冲突又称正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