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762520
大小:59.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浅析初中生数学解题的错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初中生数学解题的错误贵州省黔南州独山第二中学白映禄学数学,离不开解题,学牛在解题的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我喜欢让学牛在课堂上当堂完成作业,学生通常是在马上接触新知识后立即应用,时间紧,大脑还转不过弯,一次作业或练习下来,错误的题较多,有的甚至全军覆没,此时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在每次批改学生的作业时,都会将学牛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于一个笔记木中,然后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发现学生的不足,便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因为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牛掌握知识的过程,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
2、牛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因此,在每次发放学生的作业木时,我都拿专门的时间让学牛认真看老师的批改,找出自己错误的地方,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然后认真订正于纠错本中,再拿给老师亲自检查,如果还错则请同学或老师指导。这样学牛才彻底避免这些错误。当然这样用时也是非常多的。通过这么多年来的总结,我就初中牛数学解题错误的原因及对策简单分析如下:一、初中牛解题错误的原因1、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一些概念、性质、法则等掌握不牢固,导致基木计算都错,表面上是粗心,实际上是“指挥棒”出了问题,如学生在计算5+(・8)时,正确结果应该是・3,但部分学生却
3、得了13;再如计算其中a5,正确结果应该是5-a,可是部分学生就算成了a-5等。2、几何问题中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容易混淆,该用判定用成了性质,到该用性质时又用成了判定。3、在初中的很多练习题中,都设置了一些干扰,有的干扰在题目中,有的在图形上,学生能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表明其在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若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如有很多题目里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题目看起来比较冗长,很多学生的第一印象都晕,都没有兴趣再把题目读完,更谈不上去提取有用的信息了。例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因
4、为成功地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目前是世界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同时还是导电性最好的材料,其理论厚度仅0.00000000034米,将这个数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就一个科学计数法的题,却花了那么多的篇幅,有的学生就没有耐心读了。还有,小学吋学生习惯于用算术解法解应用题,这会对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产生干扰。例如,在列方程解应用题吋,有这样的问题:甲、乙两站间的路程为360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吋行驶48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吋行驶72km,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小时相遇?很多学生列
5、出的“方程”为x=360÷48+72.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拘泥于算术解法的痕迹。而初中需要列岀48x+72x=360这样的方程,表明学生对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相等关系的把握程度。随着初中知识的展开,初中数学知识本身也会前后相互干扰。例如,在教学解不等式吋,每一步的变形都要依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最后“系数化为1”吋要看未知数的系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才按照合适的基本性质去变形,特别是系数是负数时,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就是受前面学等式吋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可以乘以或除以任何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的结
6、果还是等式”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的影响。学生在解决单一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学生在解答单一问题吋,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间的干扰小,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的干扰大,容易出错。二、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对策针对上述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去克服:1、握紧“指挥棒”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等,有必要时适当进行“过关”,握紧“指挥棒”,并加强相关练习。2、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科书正文中的防错文字、例题后的注意、小结与复习中的应该注意
7、的问题等,并凭经验结合以往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揣摸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预见到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例如,在讲解方程-1=之前,要预见到本题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两者有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复习时准备一些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练习,帮助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避免产生混乱与错误。如果学生出现问题而未查觉,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则遗患无穷,不仅影响当时的学习,还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预见错误并有效防范能够为揭示错误、消灭错误打下基础。3、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在课
8、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对于规律,应当引导学生搞清它们的来源,分清它们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