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 公开课教案

《定风波》 公开课教案

ID:27736494

大小:61.9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定风波》 公开课教案_第1页
《定风波》 公开课教案_第2页
《定风波》 公开课教案_第3页
《定风波》 公开课教案_第4页
《定风波》 公开课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定风波》 公开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必修四第二单元第六课《定风波》涡阳二中语文组张素萍[课程分析]:鉴赏唐诗宋词是一个用心灵去探寻美的历程,需要用心灵去贴近它,去感受它艺术境界的美妙。苏轼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直臣,也是旷世罕见的艺术天才。他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也成为后人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典范。他赢得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的普遍喜爱,他的魅力似乎是无穷的。他的这首词是通过对出行遇雨这一件小事的描写,表现了词人旷达超逸的胸襟,并表达了词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苏轼,如果诱导得当学生应该

2、是参与积极的。以前也学过许多苏轼的诗、词、文,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基本能把握他豪放的词风。相信通过平时的诗词鉴赏训练,学生能抓住关键句进行理解的。[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鉴赏的角度,试出鉴赏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词人开阔旷达的胸襟,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教学重点]:学习诵读古诗文的技巧。[教学难点]:1、通过诵读感受苏轼豁达豪迈的精神之美。2、多角度全面地认识苏轼。[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理

3、念与整体思路]:5根据忧思探究教学论,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通过老师的诱导,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以实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首次的意境应通过学生反复读来体会,老师设置一系列的诱导性的问题,实现对词人的理解及词的鉴赏。教学过程一、导入。人们激赏他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豁达的心胸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一生融儒道释于一体,诗书画俱佳,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他甚至是才华的代名词,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可救药的文人,他就是     苏轼请翻开教材44页,我们一起来看《定风波》。二、学习目标: 

4、                   1、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词人开阔旷达的胸襟,从容面对人生风雨的气度。                    3、把握诗歌鉴赏的角度,试出鉴赏题。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这首《定风波》    放录音三、朗读指导1、诵读要求:    读准字音         如:同行xíng   吟啸xiào    一蓑suō烟雨读出情感:           词语的抑扬顿挫         文句的舒缓轻重读出节奏         莫听穿林打叶声,

5、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2、跟着录音读一遍。男女同学分别朗读四、整体感知1、找同学朗读,大家感受一下苏轼给你的最大印象是什么?从词中找一下答案。——沉着。再大的穿林打叶声,都打不乱一个人既有的步伐,只要你视风雨为无物,照样吟啸徐行。——豪迈。竹杖芒鞋不可惧怕,只要你以之为乐,一样可以轻胜过马。——随意而安。料峭春风冷,山头斜照暖。气候不定,人生不定,祸福难晓,不如听其自然。

6、——通达。也无风雨也无晴。他淡化弱化了甚至无视了所有的风雨。阴晴可以等同,盛衰荣辱,又何足挂齿?利害得失可以一并泯灭。5五、重点探究、拓展1、那按照自己的理解,再自由读一遍。看看这首短短的词,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如果抓重点,你会抓哪两句来看?大家互相讨论一下。(根据情况来确定是否介绍写作背景,也可以让学生找出比较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上片重点:“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哪个字最关键?任。有风雨,但任风雨漫天,任乱云飞渡,我自岿然不动。潇洒镇静中,有几分倔强、几分抗争的心。有点啸傲江湖的味道。板书:任(“徐行”)

7、——下片关键:“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还有没有雨了?一切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本无风雨,何来晴明。板书:无(“回首”)***2、如果我们想把全词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板书):归——前二者合在一起便是全词思想情感的核心所在,那就是:作者不怕任何风雨,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一心渴望退隐,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颇有点超凡拔俗的味道。这也是归。——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背景)苏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

8、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所以他又像庄子一样,要逃离这个社会。3、大家再考虑:东坡为何不躲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