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科学课反思

一堂科学课反思

ID:27719583

大小:6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一堂科学课反思_第1页
一堂科学课反思_第2页
一堂科学课反思_第3页
资源描述:

《一堂科学课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科学课案例交给学生自主建构探究活动的权力堂小学科学课的反思小学科学清徐县孟封中心校杨冬梅探究式学习随着课改进入教师视野后,己成为科学教师提得最多的词语,也成为科学课中釆用最多的一种学习方法。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网惑与误区,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对探究学习的木质认识不足。普遍表现为将探宄学习简单化、程序化,认为只要结论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自己得出的,就是一个成功的探宄过程,或者探宄的目的只是按部就班地为生成教师的结论服务。这些认识和行为的局限使探究式学习失去了木质和精粹,下边试通过一个案例进行

2、一定的探讨。一、三年级科学课案例案例一:“按步骤使用教师提供的器材进行探究活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讨论身边的物质的沉浮情况:(1)、报纸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做一做,引出同样的报纸有时沉,有时浮的矛盾。(2)、瓶盖放入水中是沉还是浮?做一做,引出同样的瓶盖有时沉,有时浮的矛盾。2、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物体会沉,什么情况下物体会浮?学生发表观点。3、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1)、出示7种不同的物体,讨论哪些浮,哪些沉?(2)、学生进行实验;(3)、分析实验结果,设问: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什么有

3、关?(4)、学生提出可能与大小、轻重、本身材料性质、中间有无空气、水有关。(5)、学生将7种物体按大小排列,观察发现沉浮与大小无关。(6)、学生将7种物体按轻重排列,观察发现沉浮与大小无关。(7)、出示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实验,发现和重量有关。(8)、出示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物体进行实验,发现和体积有关。4、总结,得出结论。二、讨论与分析在上述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见到教师都带领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岀问题一一设计方案一一实验探宄一一得出结论”的过程,是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的探宄设计方法,具有

4、较为普遍的研讨价值。在本案例中,学生经历了一个“猜测(物体沉浮相关因素)一一实验(从无关到有关)一一得出结论)”的过程,但在这一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学生对探宄活动的自主性是十分有限的。在猜测、实验探究的外表下,学生并没有多少自主决策的机会和权力,整个探宄活动的他主性、控制性很强,教师预设并牢牢地控制着教学的每一个步骤。学生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作一些简单的推测,其实不管学生有多么丰富的设想,都不能改变沿着教师设计好的步骤进行下一环节活动的要求。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可能与大小、轻重、本身材料性质

5、、中间有无空气、水有关,教师会改变下边的实验内容吗?当然,从引入到小结,教师都在努力创设一种有力度的思维碰撞,使得出知识的过程更具有价值。这种探允设计具有广泛的市场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有教师的严格控制和引导,学生的探宂过程很少会出现偏差,一般都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但是,这种他主性很强的科学探宂活动,虽然有探宂的一系列步骤和活动形式,可学生自主建构探宄活动的空间是十分有限的。宄其原因,教师受价值目标和评价观的束缚,依然把完整顺利地得出结论作为教学设计的第一追求,没有摆脱授受制的

6、价值取向,只是一种具有探究形式和外壳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并没有抓住探宂学习的核心与本质。三、反思1、什么是真正的探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探宂活动,应该是由学生自主建构问题,自主设计探允方案,自主开展探究过程,自主完成探究结论,并且在亲历探究之后进行反思与总结的过程。从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在探宂过程中因自主性的丢失而丧失了探宂的灵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们总是不自觉地,相方设法地用探究的理念去适应传统授受式的课堂实践,将新的理念加入到传统的框架之中。使得本应由学生自主逑构的学习活动,变成了完全由教师按制

7、的,严格执行教师方案与步骤,得出教师所需结论的曲解的、异化的探究活动。教师总是想着,总是急于将学生引入正确的做法中去。干预确实可以使课堂变得顺利和通畅,节约了时间,但同吋也减少了学生从错误中、弯路中学习的机会,我们教师也不可能保证给予学生一生的指导与帮助。2、如何调和放手与指导的矛盾?探宄式学习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但教师放手之后的指导性如何来落实,这一矛盾摆在广大教师的面前,困惑着我们。探究式学习不是耍教师找到一种传播知识的最佳教学方法,而是来自给学习者更好的机会去建构。一个真正意

8、义上的探宄应该是通过教师的设计,给予学生一个可以探索、思考、表达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空间。教师只有将这种空间和权力交给学生,方能使每个学生真正有能力有机会对自己的成长负责,形成一种自主建构的学习文化。3、如何突破教材的局限?现实中的教师往往将自己定位在教材内容的执行者的角色上,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最佳的途径将教材蕴含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影响学生,同吋还必须面对社会普遍标准的评价与批判,这就导致牺牲了学生真正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思考与实践的权力。一个理想化的探宄过程应该是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