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711277
大小:6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浅谈中职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中职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石艳培许朝丽(潔河食品职业学院河南潔河462300)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J413(2012)01-0000-01摘要:突出中职生实验动手能力一直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牛的动手能力是教学工作者探索的方向。木文通过一线教学实践分析了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经过反复实践并总结出让学牛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充分利用多媒体、及时引进新实验方法及改革考核办法等措施,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关键词:中职学生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动手能力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检验专业的一门
2、重要的专业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主要介绍了被检样品的采集方法和三大微牛物检验指标的检验方法。主要的实验项目有食品中菌落总数测定、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测定、食品中常见病原菌的检验及霉菌、酵母菌的测定等。木文论述了食品微牛物检验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的问题(-)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主动性不高我国职业教育自主招生以来,中职生的生源基础就成了一个禁锢教学质量的大问题。据调查,现在的中职生,只有少数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原因才来就读,大部分学牛都是因为平时不爱学习,考不上高中才被父母送到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基础差,底子薄,学习积极性不高。老
3、师在讲解实验原理时往往要运用打比方,模拟等各种方式,可以说使尽浑身解数,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示范操作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有的学生甚至每操作一步就看一下书,可想而知,实验效果很差。(二)实验课人数多,学生动手机会少由于班级的人数多,而实验指导教师有限,老师在进行示范时往往是以老师为圆心,里三层,外三层,后面看不到的学生就站在凳子上甚至实验台上。因为学生人数多,辅导老师很难手把手指导学生具体的实验操作,特别是人肠菌群测定、细菌菌落总数测定这些试验,要用洒精灯,又要用高压灭菌锅等,老师要用大量时间管理实验室安全,根本无法一
4、一兼顾到学生的具体实验作步骤是否正确,操作方法是否规范。学生缺乏参与实验的主体意识,缺乏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因此学生顶岗之后,出现了离校离不开老师的现象,工作了还千里迢迢打电话求助该从哪下手进行检验工作。(三)考核方法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的考核方法是:理论成绩40%+实作成绩40%+学习行为2%。但实际执行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90%的学生总数在考试前几天,千方百计的打听考试内容,针对考试内容临吋复习,多数学生都是死记硬背应对考试,并不理解实验的原理及目的。这样的记忆也是暂时性的,根本不能独立掌握实验的操作步骤。由于班级人数多,老师考核学生的平时实验成绩主
5、要靠实验报告的优差,有的学生上课不好好做实验,写报告吋也是东拼西凑,为完成作业而写报告。有的学生实验报告明显存在抄袭现象。二、解决对策(-)强调灵活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鉴于中职生的学习现状,我们要从生活身边的物品卫生,环境卫生的检验内容着手,让学生利用上学期掌握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做一些细菌培养基,对宿舍空气、皮肤表层、实验室空气,进行接种培养。通过这些简单的检验实验使学生对微生物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合理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如今的校园已经被大量的MP3、MP4、手机网络等新资
6、源覆盖。学生很欢迎这些新科技,而对传统的板书加挂图的学习方式失去兴趣。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受到了学生普遍欢迎。通过Flash动画、PPT课件、高清晰显微照片、动态显微录像等CAI教学软件,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教学内容形象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感受,而且可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加大教学的信息量,提高教学的效率,但是鉴于中职生的自我约束力有限,我们是传统的板书、挂图、示范与多媒体资源交替进行,合理分配,尽可能的达到最有效的实验教学效果。(三)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及准备工作为解决学生动手机会少的问题,及吋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及准备工作
7、,每次上实验课前,学生就会分成固定的小组,讨论实验的准备工作,讨论中有组织者、有纪录者,还有发言者,他们经过查资料,写预备实验,最后确定实验方案。做准备工作和预习实验。整个过程虽然比原有方法拉长吋间,可学生有更过的机会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去,真正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和魅力。自己的动手能力也得到锻炼。(四)实验课后小结不可少实验课后小结,是教学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如果发挥好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学生之间的程度差别、教学安排、实验技术因素等原因,容易使实验课结束时草草收场,结果学生实验操作中的疑点和错误得不得及时解除和纠正,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