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

ID:27697714

大小:89.08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04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_第1页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_第2页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_第3页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_第4页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摘要]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分合具有特定的善恶取向,其合理性取决于价值主体的指向性,即政治为了何种主体、满足何种欲望。殷商以来特有的历史情境造就了民本主义的政治情感,至战国时期,养民、惠民已经成为急切的政治需要。墨子关爱民生,以一种显别于儒家“仁政”的“义政”来推行、倡导“兼爱”以利天下的秩序安顿,在政治路径的选择方面主张“尚同”以实现“一同天下之义”,并通过“尚贤”缓和“人异其义”的伦理困境。以“君无常贵”、“贤无常贵”的贤德建设和合治德冲突,突显其异于时代的政治智慧,对当下的民主政治改革有重要启示意义。

2、[关键词]墨子;“尚同”;“尚贤”;政治和合;伦理选择[中图分类号]B224;B8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2014)01-0031-05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祸篡不已,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常态,清初学者顾炎武直言,与春秋时代相比,“七国绝不言礼与信矣”,也“绝不言王矣”(《日知录•周末风俗》),可见战国时代的政治形势已与西周大不相同,变化也最为剧烈。墨子面对纷争动乱的社会现实,迫切渴望“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摘要]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分合具有特定的善恶取向,其合理性取决于价值主体的指向性,即

3、政治为了何种主体、满足何种欲望。殷商以来特有的历史情境造就了民本主义的政治情感,至战国时期,养民、惠民已经成为急切的政治需要。墨子关爱民生,以一种显别于儒家“仁政”的“义政”来推行、倡导“兼爱”以利天下的秩序安顿,在政治路径的选择方面主张“尚同”以实现“一同天下之义”,并通过“尚贤”缓和“人异其义”的伦理困境。以“君无常贵”、“贤无常贵”的贤德建设和合治德冲突,突显其异于时代的政治智慧,对当下的民主政治改革有重要启示意义。[关键词]墨子;“尚同”;“尚贤”;政治和合;伦理选择[中图分类号]B224;B8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

4、11X(2014)01-0031-05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祸篡不已,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常态,清初学者顾炎武直言,与春秋时代相比,“七国绝不言礼与信矣”,也“绝不言王矣”(《日知录•周末风俗》),可见战国时代的政治形势已与西周大不相同,变化也最为剧烈。墨子面对纷争动乱的社会现实,迫切渴望“尚同”与“尚贤”:墨子政治和合的伦理路径探析[摘要]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分合具有特定的善恶取向,其合理性取决于价值主体的指向性,即政治为了何种主体、满足何种欲望。殷商以来特有的历史情境造就了民本主义的政治情感,至战国时期,养民、惠民已经成为急切的政治需要。墨子

5、关爱民生,以一种显别于儒家“仁政”的“义政”来推行、倡导“兼爱”以利天下的秩序安顿,在政治路径的选择方面主张“尚同”以实现“一同天下之义”,并通过“尚贤”缓和“人异其义”的伦理困境。以“君无常贵”、“贤无常贵”的贤德建设和合治德冲突,突显其异于时代的政治智慧,对当下的民主政治改革有重要启示意义。[关键词]墨子;“尚同”;“尚贤”;政治和合;伦理选择[中图分类号]B224;B8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1X(2014)01-0031-05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祸篡不已,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常态,清初学者顾炎武直言,与春秋时

6、代相比,“七国绝不言礼与信矣”,也“绝不言王矣”(《日知录•周末风俗》),可见战国时代的政治形势已与西周大不相同,变化也最为剧烈。墨子面对纷争动乱的社会现实,迫切渴望息争止乱,因而“一天下之和”自然成为其孜孜以求的政治理想。从具体的制度设计层面来看,这里的“和”既可以作为一种伦理存在,也可以作为一种制度推演的政治过程。作为伦理存在的“和”是墨子渴望达到的一种和谐统一的社会状态;作为一种政治过程的“和”则是消除社会冲突的政治统一过程。二者何以统一呢?墨子选择了颇有政治意境的一条路径,在其看来,以“一同天下之义”来统一协调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而在政治

7、实践的路径选择方面,墨子大力倡导“贤人之治”,以此来实现政治统一,从而达成社会存在的理想状态。一、“尚同”:同天下之义”的道德困境国泰民安是为政治之善、社会之“和”,墨子言“和”源于“不和”,“和”作为一种伦理状态,以“不和”的社会现实为基点。因而,墨子认为求“和”应先知“异”,“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若“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墨子•兼爱•上》)。何为乱之所自起?墨子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

8、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正因为如此,“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