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境中的音乐分析述评(下)

中国语境中的音乐分析述评(下)

ID:27676066

大小:75.0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2-05

中国语境中的音乐分析述评(下)_第1页
中国语境中的音乐分析述评(下)_第2页
中国语境中的音乐分析述评(下)_第3页
中国语境中的音乐分析述评(下)_第4页
中国语境中的音乐分析述评(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语境中的音乐分析述评(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语境中的音乐分析述评(下)三、音乐学分析“音乐学分析”一词,最早见于音乐学家于润洋发表的论文《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以下简称“音乐学分析”)中。作者以瓦格纳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第一幕的前奏曲与第三幕(即最后一幕)的终曲为主要分析对象,由“一般情况”、“音乐本体的艺术分析”,以及“音乐内涵的社会历史分析”、“评价问题”四部分组成,洋洋数万言,史论兼备、资料翔实、旁征博引地将瓦格纳及其作品进行了周到、细致、深入、全面的分析。该文无论在技术分析、史学叙事、人文阐释,还是在哲学、美学思辨等方面都较为集屮地展现出了屮国音乐学家在对两方作曲家及其作品音乐分析

2、与学术研宄的新高度一一划时代地从方法、理论上摆脱了中国在两方音乐研究史上长期以来依附于作曲技术理论加生平传记、乐曲介绍等文字说明的分析模式,开创性地将“音乐学分析”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曲式分析、音乐分析、音乐分析学;同时,赋予了“音乐学分析”的独立品格与学术地位。音乐学分析提出后在中国音乐学界引起的关注、思考,甚至争议都是深远而多方面的。有的学者将其分析方法奉为范式予以仿效;有的从哲学层面上对“音乐学分析”进行阐释;有的则又在语义方面对“音乐学分析”这一表述提出了异议;有的甚至质疑如此长篇人论的所谓“音乐学分析”有文字淹没音乐之嫌……但笔者认为,透过所有这些评议的表象,一个更有价值、更有意

3、义的思考己经开始在中国广人的西方音乐研究者心中酝酿,那就是:建构中国语境中的两方音乐研究及其方法、理论,以及学科建设的多样性。(一)“音乐学分析”提出以前我国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研宄情况80年代以前的中国,瓦格纳研究一直是个高危禁区,原因在于瓦格纳不仅被马克思、恩格斯嘲讽和批判过,同时也被希特勒推崇过。然而,由于瓦格纳在西方音乐史上的突出成就与特殊地位,80年代以后,我国学术界对他的研宄一直呈现出多视角、多侧面,且热度不减的学术局面。比如哲学、美学、文学层面上的研宄,因研宄叔木平悲观主义唯意志论以及尼采悲剧理论而必涉及瓦格纳,反之亦然。而作曲技术理论层面上的研究,必因研究19、20世

4、纪之交两方和声、曲式、配器等而涉及瓦格纳及其《特巫斯坦与伊索尔德》;戏剧表演层面上的研究,也必因研究西方歌剧、乐剧(MusicDrama)而涉及瓦格纳以《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尽管在当时的《国外乐讯》、《音乐译文》,以及《外国音乐参考资料》等一类刊物上偶尔可以看到一些译文介绍,但其片段性与零散性十分明显:文学性的瓦格纳,1987年,三联书店曾出版过德国麦耶尔著,赵勇、孟兆刚译的《瓦格纳》;戏剧性的瓦格纳,1989年、1990年,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也连载刊发过由季耐雪翻译的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歌剧全剧脚本;1997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也出版过由高中甫等翻译的

5、《瓦格纳戏剧全集》。但是,作为作曲家、作为音乐理论家的瓦格纳,是我国音乐史学家、德义翻译家廖辅叔在粉碎“四人帮”后不顾个人安危,力排众议,并且以整整“翻译十年,等待出版十五年,总共二十五年”的时间,才于2002年出版了《瓦格纳论音乐》。截止1993年“音乐学分析”发表以前,我国涉及瓦格纳及其《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研究还有刘经树在《音乐研宄》上发表的《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唯意志论哲学内涵》(1984年),以及1987年在《中央咅乐学院学报》上发表的《炽情的宣泄与静穆的象征一一瓦格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与德彪西歌剧(佩里阿斯与梅丽桑德〉的比较研究》。应该说,这是笔者迄今所见

6、1993年于润洋提出“音乐学分析”以前国内学界从音乐、哲学、美学层面上研究瓦格纳及其《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颇冇深度的音乐学研究。(二)“音乐学分析”的分析模式与理论依据凡是认真读过于润洋论文的读者,都不难发现作者的论文是由四个层面的分析组合而成。1音乐本体的艺术分析在这一部分屮,笔者认为最值得注意的是“音乐本体的艺术分析”这样的标题,它明显地区别于我们司空见惯的“音乐本体分析”,充分反映出了作者用以强调、突出,并使之有别于技术分析或其他分析的音乐学立场一一不排斥技术分析,但又不囿于技术分析,并将研究扩展为音乐的艺术表现、风格特征、文化内涵,以及哲学思想。(1)关于“特里斯坦和弦”及其表现

7、功能与结构功能如仅就“本体”而言,“特里斯坦和弦”并不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和弦,通常的看法仍是将其视为由F、B、D、G构成的减小七和弦;就调性而言,即为a小调VII级和弦的第二三转位。然而,“特里斯坦和弦”之所以事实上乂成为了一个被收录在当代最具权威性的音乐辞书中(如TheNewGroveDictionaryofMu-sicandMusicians和TheCambridgeGuidetoMusic等)的著名和弦,皆因瓦格纳独特的个人创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