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学风骨论在唐朝的发展

书学风骨论在唐朝的发展

ID:27598001

大小:60.04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书学风骨论在唐朝的发展_第1页
书学风骨论在唐朝的发展_第2页
书学风骨论在唐朝的发展_第3页
书学风骨论在唐朝的发展_第4页
书学风骨论在唐朝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书学风骨论在唐朝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书学风骨论在唐朝的发展摘要:书学理论批评用“骨”来表示早见于秦代,但严格来说,书法美学风骨论的确立,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是继汉魏六朝的又一个书法高峰期,因此,书学风骨论在唐代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在初唐、盛中唐和晚唐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匕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关键词:书法风骨论唐朝书学理论用“风骨”来评品书法作品,由来己久。卫夫人《笔阵图》载.•李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可见早在秦时,就己经有用“风骨”来评

2、判书法的趋势。书法美学理论中的“风骨”范畴指的是一种通过用笔、结体,使书法显示出笔力强健、端直峻整效果的力度美,是一种书法风貌[1]。书学风骨论则是对这种书法风貌的讨论、强调,书家对“风骨”的强调反映到创作与理论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关乎“风骨”的书法美学思想。而书法美学风骨论的真正确立应该是在魏晋时期,期间有一代表性书家钟繇,据载钟繇曾经写有《笔骨论》一篇,因没有流传下來,后人无法探知丼具体内容,但以“笔骨”为题,文章当涉及书法的用笔与骨力之间的关系。从这往后,卫夫人《笔阵图》、王羲之《笔势论》与《用笔赋》等,都对书法用笔与骨力的这一系列问题做了专门的论述,对当时以及后世都形成了很大的

3、影响。南朝书家如王僧虔、羊欣、袁昂、梁武帝等,在他们所撰书学专著中,也多存涉及。由此可见,到这一时期,书法对风骨论的强调已成为书法创作的一大原则。如羊欣在比较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艺术时说王献之书法“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王僧虔评郗超书“紧媚过于其父,骨力不及”。评品书法作品注重对风骨论的强调被唐代的书法评论家所广泛接受继承。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繁盛时期。唐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唐代书法艺术也是欣欣向荣,此时书家林立,流派甚多,固然与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活跃有一定的联系。唐代对书法艺术创作也十分重视,开设了专门用以培养书法人才的“书学”、与“国子学”、“太学

4、”、“四门学”等并举。选拔人才则规定了四条标准.•“身”、“言”、“书”、“判”,其中“书”就是对被录用之人书法技能的要求,并明确规定要以“楷法遒美”为最上。唐代君主也大多能书,特别是唐初君主李世民,巾于他提倡王书,对唐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唐代的书法可分为初唐、盛中唐和晚唐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都出现Y杰出的书法家,并有很多书法理论著作与书法作品流传下来,不论是书法作品还是理论著述,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各个时期书家对风骨论的重视。唐初书坛注重对风骨论的强调首先表现在对六朝书风的批评上。唐太宗曾批评萧子云书法“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聚无一毫之筋”

5、、“敛无半分之骨”;张怀瑾在评价历代书法时也说“从宋、齐以后,陵夷至于梁、陈,执钢者尖之于上,处卑者惑之于下,肥钝之弊,于斯为甚”[2]。书法作品不见“风骨”在当时深受质疑。由于对书法法度与规则的重视,且讲求对前代书家墨迹的学习,唐代书论家十分重视对传统书学思想的继承,所以,“风骨”范畴之于书法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也被提上日程,书法理论家不仅将“风骨”作为重要标准来衡量评判书家作品,甚至将它贯彻到自己的书学理论当中。唐初乘拱年间,书法美学理论家孙过庭,在其所作《书谱》中,就用了很大的篇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风骨范畴及其与“遒润”的关系作了专门的论述。其中就说:假令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即存矣

6、,而遒润加之。亦犹枝干扶疏。凌霜雪而弥劲;花叶鲜茂,与云日而相暉。孙过庭对骨力的强调,比六朝人以及当时同样有此主张的唐初其他书论家更为突出。书家的书法创作对“风骨”也存要求,欧阳询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期自出新意,其书法笔力险劲,结体独异,作品骨气紧峭,法度严整。他的书论也要求“筋骨精神,随其大小”。时人评价称欧阳询书法“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他的《化度寺碑》遒劲清骨,被历来论书者推崇为其正书之冠。姜夔评他的《化度寺碑》有胜《九成宫醴泉铭》,赵孟?则说两者为楷法第一。虞世南书法胎息释智永,主工真书、行书,《书断》评“虞则内含刚柔”,“刚”则自然包括“骨力”。可见初唐书家对“风骨”的重视。盛

7、、中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书法风格由初唐的方整劲健向雄浑肥厚发展,真草则是彻底地摆脱了王氏书风的束缚,形成了自己的新风格,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以及张旭、怀素等著名的书法家。他们分别在楷书和狂草这两个领域开创Y新的局面[3]。这一时期书家、书论家继承唐初以来重视风骨的传统,将“风骨”延伸至遒劲峭健的美学品格,并对此作了进一步论述。对王羲之书法的不同态度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王羲之的书法成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