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596916
大小:72.7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4
《微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突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媒体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突破摘要随着手机成为我国第一大上网终端,以微博、微信等为主要代表的微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微媒体通过构建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媒介形式,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途径,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领域,但同时也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在微媒体环境下,通过提升教育者在微媒体中话语权威、丰富微媒体的内容设置、组建大学生微媒体管理团队,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突破。关键词微媒体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系列以“微”
2、为标志的媒体如微博、微信、QQ、博客、人人网等迅速兴起,微媒体既是信息科学技术,也是基于社交关系的流行文化,更是舆情传播、信息集散的载体和平台,对大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都已经成为了现实。高校需要与时俱进地跟随微媒体革新的脚步,加强对新媒体的研究,因势利导,科学管理,善加利用,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1微媒体的特点及使用现状伴随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而不断发展的微媒体,其本身具有以下特点:(1)信息传播速度快。微媒体的使用方式便捷,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发布信息。微博
3、、微信、QQ等微媒体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或移动终端发布、转发以及评论信息,使信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浏览和快速的传播。(2)信息内容丰富多样。随着当代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不再仅仅依赖传统纸质媒体或新闻媒体来传播信息,微媒体更是以其便捷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微媒体使用门槛低,每个用户都可以发布自己的信息,这些信息以文字、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展现,信息量巨大,信息内容丰富多样。(3)参与广泛,互动性强。微媒体的传播具有极强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微信、微博、QQ等微媒体以其简便的操作方法,得到了各个
4、年龄层的广泛使用,尤其以大学生的使用范围最广。微媒体既可以让双方进行实时的无障碍沟通交流,又可以共享信息,微博、微信和QQ的转发、评论功能更是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可以使不同的领域、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同一信息做出不同的反应和评价,并能在线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正是因为微媒体短平快的特点,使得它在众多媒体中迅速发展,成为新兴力量。根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手机使用率迗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
5、的地位更加巩固。随着手机成为我们国家飞速发展的一个主要网络端,以微博、微信为主要代表的微媒体时代已经到来。2微媒体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微媒体通过构建网络交流互动平台,开辟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领域。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是依靠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二是依靠专职或兼职的心理专干老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随着微媒体介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它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媒介形式,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途径。(1)搭建信息平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
6、模式下,由于社会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偏见,以及大学生心理发展特有的闭锁性,使得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受到一定的回避和抵触,教师难以及时、全面、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然而90后的大学生们是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主力军,他们习惯在这些平台上抒发情绪,表达感受。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媒体平台,关注大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问题和事件,了解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如果发现某一问题成为大学生讨论的焦点并向情绪化方向发展时,可以及时给予舆论引导和干预,防患于未然。(1)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利用微媒体开放、便捷、
7、互动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新媒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局限,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微媒体环境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变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或一对多的传统课堂教育模式为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微媒体沟通交流模式。通过微媒体的评论和共享功能,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信息的交流与资源的整合。然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过多的依赖微媒体的宣传功能和交流共享功能,也可能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一定的弊端。(1)微媒体弱化了教育者的调控能力,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挑战。以往
8、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以课堂教学为主,可以对大学生进行集中、高强度、无干扰的信息传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微媒体的使用改变了这一模式,在微媒体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再是唯一的信息发布者,大学生借助新兴的媒介可以与社会大众直接互动和对话,分享各类资源。当认知出现偏差时,大学生更容易受到媒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