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

设计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

ID:27577765

大小:160.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04

上传者:xinshengwencai
设计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_第1页
设计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_第2页
设计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_第3页
设计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_第4页
设计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设计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设计让学习真正发生的课堂-----评曾涛老师的一堂数学课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清晰—表现在5个方面:1、目标清晰,并向学生清楚地展示我认为两个方面做得好:第一,用“我能、我会、我要”来表述,表达了一种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决心和自我期许,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思想。第二,新课前展示学习目标对学生接下来的学习非常有用、有利。英国著名教育学者伊恩·史密斯说:“只有当学生获知关于自己学习的信息时,他们才能为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句话阐释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清楚地告知学生“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的重要性,要以学习目标引领教与学。(潘隆美老师的课也有这个特点:目标一直挂着、对照)3个作用:①简洁、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能帮助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学习活动的目的上,而不是简单地完成活动,使每一项学习活动完成得更有质量;②也能让学生更有可能集中精力,聚焦在重点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对自己的学习负有更多的责任。③还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照学习目标,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查漏补缺。16 2、对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我的这个结论是基于对曾老师教学环节设计的分析:他将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4个关键因素融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因素一:学习基础—曾老师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课堂练习,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或同伴的帮助,不断接近和达到其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获得感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因素二:学习机会---曾老师想办法为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学习机会,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风格是多样的,是有差异的。比如有场独立型、场依赖型等。对于场独立型的学生来讲,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不利于发挥他们的学习特长,而独立学习则能让他们更专注、更深入的思考。因此,在这节课里,曾老师既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以增加每一个学生更好的表达、分享、互相帮助的机会,也采用了独立学习(思考)的方式,还有全班共学的形式。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学习风格与喜好学生的不同需求,也使得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有一定的准备,使不同学习形式所产生的差异性的和互动性学习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因素三:学习方法和策略---通过在不同环节(复习、授新、练习等),反复渗透适合该学习内容的方法与策略(口诀法、数轴法、假设法等),方法指导贯穿始终。因素四:学习效能感比方说:分层练习与差异性评价----16 让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体验成功(有成就感),产生“我能行”的自我认同感。曾老师让小组自己选派上台发言的代表,不同层次学生分值不同(C层3分,B层2分,A层1分),每一个组都希望推荐C层学生,这样,使得C层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和展示的机会,这对提高他们个人成绩和自信心有帮助,对提高班级整体均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也能让学生获得/保持继续学习的积极性。3、教学步骤脉络清晰,行进流畅。教学环节随着教学内容由易到难,逐步推进,步步为营,过渡自然流畅。师生全情投入,默契融合,呈现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彰显了“阳光课堂”的特质。4.教学内容有结构的清晰呈现。整个教学包含四个方面内容。内容(1)-内容(4),梯度明显、循序渐进,构成了该知识板块的一个整体结构,加上这是一个单元内容复习课---它就是单元重点知识结构化呈现与巩固,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体系。5.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评价清晰勾连,相互支撑,彼此呼应。如“含参不等式组”----从目标到练习、再到反思、当堂测验等都涉猎到“含参不等式组”这个关键内容,而且各个环节相互关联16 ,互为依托,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有机的任务链。再比方说“倾听——这个社会技能的培养”,有目标,有训练活动的支撑,如要求学生针对展示或发言的同学所讲内容,提出一个问题或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或回答发言的同学/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有评价(计分—计入小组总分—这样,小组成员之间会相互督促与提醒要认真倾听)。非常连贯,也非常落实。第二个特点:包容----体现在5个方面:1.目标有包容性(多元目标)---既有学业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有社会技能目标(如:倾听、鼓励、帮助等---小组合作学习必须要有的)。2.教学内容有包容性和原创性:曾老师不是照搬教材或教辅资料上的原题,而是创造性地组织对学生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两道应用题,画龙点睛,至少起到了以下2个作用:第一,把教材上了无生趣的、看似毫无意义的枯燥的计算与鲜活的生活连接起来了,赋予了书本上知识的实践意义。阐明了一个道理:学习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将来高品质的生活打下基础。揭示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把教材与生活、课堂与社会之间建立了有机的联系。挖掘了设计背后的教学思想---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杜威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现实生活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16 第二,把知识问题化和情境化。象莲塘地铁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了想解决问题的冲动和愿望。央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一书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大概是到了发育的年龄,我整天想入非非,经常盯着黑板发愣。数学老师把教鞭指向右边又指向左边,全班同学的头都左右摇摆,只有我岿然不动。于是她掰了一小段粉笔,准确无误地砸在我脸上,并说,你把全班的脸都丢尽了……从此,我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患上了数学恐惧症。高考结束,我的第一个念头是,从此再不和数学打交道了。38岁生日的前一天,我从噩梦中醒来,心跳不止,刚才又梦见数学考试了。水池有一进水管,5小时可注满,池底有一个出水管,8小时可以放完满池的水。如果同时开进水管和出水管,那么多少小时可以把空池注满?呸,神经吧,你到底想注水还是想放水?故事中的学习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缺乏实践意义和价值,教学实践中的意义缺失---导致学生兴趣的缺失,因此,我们作为老师,不仅要思考教什么,而且更要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来教。要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生活问题进行探索与发现。比如:同样是计划、控制事物动态变化的学习内容,一位小学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16 你要存钱买一个玩具,如果光存入不开支,5个月能存够买玩具的钱,光开支不存入,12个月用光买玩具的钱。实际的情形是,你既有存入也有开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存够买玩具的钱?这个题目就有实践意义了。学生在这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能体会学习和掌握知识是一种生活的需要,知识是充实自身,改善生活的力量。学生自然就愿意学一些。曾老师编制的这两道题与这位小学老师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三,形成了带有普遍意义的知识与方法。曾老师在这堂课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干巴巴的不等式计算上,而是从系列不等式组的计算中归纳、提炼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路和方法。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提炼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知识与方法,揭示了知识与经验获得的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与方法。这样,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减少“讲了n遍,考试还是不会”的情况。总之,本堂课是一节复习课,既有量的要求,也有涵盖不同层次难度的要求,曾老师在这么大容量的课堂,能够驾轻就熟,节奏快慢交织,动静相宜,可以看出他平时过硬的教学功底。3.教学设计与方法有包容性:重点谈2个问题:第一、曾老师今天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导学。以“讲解例题—方法归纳—随堂练习”这样的思路进行教学。他的“导”---重点在导方法,导“思考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导在精微处(如格式规范),导向纵深处,导在未明之处。特别是曾老师在“小组学习”及“全班共学”16 环节中,生生交流活动中,所采取的多样化策略值得我们借鉴:1.善于使用澄清策略,帮助明晰、梳理同学的表达观点。2.善于使用追问策略:①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②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观点、梳理和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方法③帮助学生修正自己的观点和思路3.善于使用复述策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强化学生的认知与记忆。第二、曾老师非常强调“小组合作学习”之前的学生独立思考——这非常有必要。我想至少有4个理由:①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养成不等不靠,不依赖别人的学习习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②让合作交流变得有准备、有基础。独立思考的过程,可以唤起过去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同时发现自己的学习困难,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等做好交流、分享的准备—使学生更有自信心参与到课堂交流中来,有话可说。③满足学生自我发现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先学和自学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16 第三、一些别具匠心的小方法,如:摇号选择展示小组;小组自己推荐发言代表等。一方面营造了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也培植了民主、公平的课堂文化,还增强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这种随机性,使得每一个组都必须真枪实弹地认真准备。也使得每一个小组的成员之间实施卓有成效的互帮互学,而且,学得扎实深入,每一位成员不仅要知道结果,还必须知道解题过程。---这当然是包容性的体现。4.评价内容与方式具有包容性评价内容---依据学习目标进行评价,而目标是多元的,因而,评价就具有包容性评价方式:---有两个特点;①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堂上测验)曾老师最突出的、最具特色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是即时批阅练习。4个作用:随时地收集问题和其他有用信息,并及时地提供帮助与反馈,使学生一步步接近最佳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老师的现场批阅既给了有速度、有质量的同学以无声的鼓励与信心,又给了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做题的时间。曾老师非常认真的现场批阅态度也与同学们完成课堂练习的态度成正相关。这种形成性评价的意义与作用在于:它是一个过程中的即时的、现场的评价,发现问题,小组还有改变与成功的机会,小组及其成员就不会轻易放弃努力,他们都乐于接受任何有助于他们成功的形成性评价信息。16 ②学生参与评价:第一,反思是一种自我评价。第二,学生担任同伴的阅卷老师---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实施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担任更积极的角色,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批阅测试卷的过程又是一次巩固、强化所学内容的过程与机会。第三个特点:有效课堂是否有效,主要看学生学得如何?是否有进步与收获?这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曾老师这节课:1.学生是否喜欢—学生是否有兴趣,有热情,参与度高。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等。2.学生课堂上有没有足够的动脑子的思维活动。训练节奏快、密度高、容量大、学生提问、当堂检测等,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思维含量高。3.智力活动的品质如何?--学生的智力活动是否处于适度紧张的状态—教学是否在学生最近发展区里进行—才有可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快速抢答、摇号选题组、当堂独立测试,都会让学生有心跳的感觉---处于适度紧张的状态。4.智力活动是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目标达成度如何?曾老师关注目标、围绕目标、检测目标达成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回路。从学生课堂检测成绩可以看出:16 5.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进步与发展。独立学习与思考—分层练习与评价—小组合作学习都体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关注。值得改进的地方:1、反思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下面的案例是一位教师在《分子的热运动》一课结束前让学生完成的一份学习小结:学习目标:学习物质分子的运动学习过程与方法:(1)通过嗅到气体的味道,了解到气体分子扩散现象,并推断分子在运动。(2)演示实验表明,液体、气体和固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3)我们猜想:分子运动速度是否与温度有关。(4)亲手实验证明了我们的猜想。(5)我的结论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学习小结清单案例中的教师设计和运用“学习小结清单”的意图在于引导学生:(1)回顾这堂课的学习目标,即知识与结论,还重温观察—猜想—实验—16 推断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样的方法不仅是学习方法,也是学生今后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对照学习目标,反思、检查自己目标达成的情况。经过持续地、长期地这样的训练,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养成反思的习惯,积累成学习能力,课堂教学的能力目标才能够真正落实。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一、小组合作学习五要素:异质分组、积极互赖、个人责任、社会技能、小组反思异质分组:考虑学生性别、成绩、能力、认知风格等特征,使小组内各个成员在上述各方面尽量不同,各个小组的整体情况大致相同。小组规模一般4—6人(1A+2B+1C2A+2B+2C)积极互赖:小组每个成员与整个小组的命运相关,包括目标互赖、资源互赖、奖励互赖、任务互赖等等(如Jigsaw)个人责任: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要有所付出,主要表现在任务分配上(如分配特定的角色,给予特定的任务,个体独立接受考核和测验等)。激励小组每个成员积极、平等参与小组活动的评价方式。(曾老师的独立思考、独立测试)16 社会技能:个体在人际关系层面上同他人相互作用的能力,如自己听,鼓励他人,专注于学习任务、给予同伴帮助等,主要合作学习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小组反思:反思通常在课堂结束前进行,反思的主体是学生,反思的内容包括学生目标的完成情况和社技能的使用情况,主要围绕“做了什么”“效果怎样”“如何改进”三个关键点进行。反思活动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也可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种类:小组成就区分法小组游戏竞赛法拼图法小组辅助教学法小组调查法共同学习法结构法同伴辅导法三、小组活动品质培养方法:1、分组———每个小组有专门的组名、口号,档案夹等。2、角色分配(相对独立、相互依赖---促进学生获得社会技能的发展)(做成清单,每个角色发一张,明确职责与任务)16 记录员:把小组讨论的重点和决议记录下来,并修订小组报告。资料员:收集、整理和管理小组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并负责和其它小组交换信息。主持人、总结员、时间控制员等等。3、制定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与要求:“五个一工程”,即:①制定一条规则:“在这个班级中,任何人都不能因为犯错误而被大家嘲笑,唯一一个例外的人是----我。”②在教室里张贴一条标语:“无知的人才会嘲笑别人无知!”③给学生一个忠告:及时得到帮助的学习最有效!④给学生一种自信:问题是动脑筋的结果。⑤让学生产生一种感觉:老师喜欢并欣赏那些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不论问题如何,提问本身说明你对学习有兴趣。4.明确成功标准师生共同商议,张贴出来,定期评价反馈,不断修正学生的行为。四:介绍两种计分方法:第一种方法:小组成就区分法:(Ss’teamachievementdivision—STAD)表1STAD测验计分单小组名称:四季组测试内容:一元一次不等式16  基本分测验得分进步分小春   小夏   小秋   小冬   小组总分   小组均分   表2小组历次得分与名次记录表小组名称:四季组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小春3010   小夏1020   小秋2020   小冬3030   小组总分9080   小组均分22.520   小组排名13   表3STAD进步分换算规则表小考得分-基本分数转换进步分数退步10分以上0退步0-9分516 进步1-9分20进步10分以上3090分以上(满分100分)30注意点:1.基本分数为某学生前几次单元测验的平均分2.进步分换算规则由师生共同协商制定。3.目的与原则:关注差异,激发全组每个成员的学习动机,使每个组员都努力学习,争取进步。4.奖励方法可以分小组奖励和个人奖励小组奖励的依据是小组总分或平均分。奖励办法有:①取整体水平处在最前面的三组。②确定一个规定的平均分,凡是超过的小组都可以奖励。③奖励与上次测验相比平均分进步最大的小组。第二种方法:小组游戏竞赛法(team—game—tournament简称TGT)目的:让学习基础与能力相近的人在一起竞争,体现人人平等,公平竞争,激发每个学生的内部动机。实施方法:1、学生在常规组分组学习→让水平相近的学生到同一竞赛组参加游戏竞赛或测试→计分奖励16 图1TGT竞赛组的分配方法2、计分及换算方法选手姓名组别竞赛答对题目(或测验得分)名次竞赛得分小冬四季组8道320分小松森林组9道240分小雨春风组11道160分每个选手把在竞赛组所得的分带回到原来所在的常规组去计入小组总分。1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