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郑州市招教考试模拟测试卷

2017郑州市招教考试模拟测试卷

ID:27572441

大小:106.3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3

2017郑州市招教考试模拟测试卷_第1页
2017郑州市招教考试模拟测试卷_第2页
2017郑州市招教考试模拟测试卷_第3页
2017郑州市招教考试模拟测试卷_第4页
2017郑州市招教考试模拟测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郑州市招教考试模拟测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7郑州市招教考试模拟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GA.孟禄B.洛克C.卢梭D.利托尔诺2.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UA.学不躐等B.各因其材C.开而弗达D.温故而知新3.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良思想品徳的徳育方法是()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4.尊重信任学生是教师的◦A.矢n识素养之一B.能力素养之一C.思想品德素养之一D.基本任务之一5.在教学H•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教育活动是()A.课外教育B.校外教育C.

2、业余教育D.课外校外教育6.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GA.目的B.内容C.方法D.功能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UA.演示法B.练习法C.实验法D.实习作业法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UA.桥梁作用B.关键作用C.主导作用D.决定作用9.“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A.启发性原则B.冈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10.国K教育制度的核心是0A.学校教育制度B.社区教育制度C.终身教育制度D.职业教育制度11.学校实现教育0的的基本途径是0A.德育B.教学C.考试D.学生管理12.能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系统

3、的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是OA.谈话法B.讨论法C.讲授法D.练习法13.徳育的实质是()A.完善学生的道德认识B.培养学生的道徳情感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D.强化学生的道徳行为14.近代S早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A.《教育论》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15•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意识形态C.政治经济制度D.民族文化传统16.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一定有教育,这说明教育具有GA.历史性B.阶级性C.永恒性D.继承性17.徳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A.基本规律B.基本方法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18

4、.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的学者是()A.霍尔B.洛克C.高尔顿D.华生19.人是一个积极能动的主体,人与动物发展的显著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意识的,具有主观能动性。这种主观性是通过人的表现出来的。()A.教育B.环境C.遗传D.活动20.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A.耐心B.个性C.平等D.分层次21.教师工作对象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教师的不断学习,不断反思,这说明教师是◦A.组织者B.管理者C.研宂者D.示范者22.20IU纪,我国提出教育发展总0标中的“两基”指的是()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C.基本普及义

5、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3.感知的快速与精确思维的模仿与创造属于性格的()A.情绪特征B.态度特征C.意志特征D.理智特征24.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A.感觉对比B.感觉相互作用C.感觉适应D.实践活动影响25.押力的三维结构理论的提出者是()A.斯腾伯格B.加徳纳C.吉尔福特D.瑟斯顿26.在没有人监晋的情况下自觉完成作业,属于意志的()A.自觉性B.自制性C.独立性D.坚韧性27.“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U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D.以上答案都不对28.突然

6、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属于«的干扰。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注意的动摇29.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UA.现实与人B.人与人C.现实与人的需要D.生理与心理需要30.学生背诵一篇课文达到刚好记住的水平需要记4遍,但是家长却让他记10遍,认为多记几遍效果好。你认为记()遍效果S好。A.8B.4C.10D.631.一位亲眼0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A.形象记忆B.情景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32.—个人进行了多次智力测验,结果均一致。这体现了测验的G比较高。A.信度B.效度C.稳定性D.标志性33.关于教育法规知识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学校或老师在教育工作中无任何过错,对所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不负法律责任B.直接由学校或老师在工作中造成的人身事故,应由学校或老师承担法律贵任C.如果学校或老师在工作中有某些过失,但这些过失不是构成学生人身事故的原因。而仅是发生事故的一种条件,则学校或老师不负法律贵任D.对于在学校以外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如果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并且学校确有过错时,则学校应负法律贵任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