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教案

《美学原理》教案

ID:27557534

大小:192.3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4

《美学原理》教案_第1页
《美学原理》教案_第2页
《美学原理》教案_第3页
《美学原理》教案_第4页
《美学原理》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美学原理》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美学原理教师姓名:课程性质:必修()选修(V)课程类型:公共课(V)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时/学分:教学对象:先修课程:艺术概论、中外文学史等二、教材及参考文献教材:叶朗:《美学原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参考文献: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3.李泽厚《美学四讲》,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版。4.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5.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6.周宪《

2、美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主要内容:绪论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二、中M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三、美学研究的对象四、美学的学科性质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六、怎样学习美学1.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美学研宄的对象以及美学学科的性质;同时理解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发展历程。2.教学重点和难点:(1)美学研究的对象。(2)美学的学科性质。(3)怎样学习美学。3.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史知识、基本美学书籍的储备与阅读量,一定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接受经验。4.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2.新授3.讨论()4.练习()5.授课类型:1.理论课(V)2.

3、实验课()3.实习课()4.上机()5.其他()6.教学方式:1.讲授(V)2.讨论U、3.演示(V)4.参观()5.实验()6.实习作业()7.练习()7.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比例:(4/2)8.课堂思考题或习题:(1)美学研宄的对象是什么?(2)美学学科的性质是什么?(3)学习美学的意义是什么?9.教学资源:1.多媒体(V)2.模型()3.挂图()4.其他()1.主要内容:第一章美是什么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四、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五、美在意象六、意象的分析七、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

4、审美活动中八、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2.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厘清美与美感的基本性质,掌握“意象”这一美学概念的基本内涵,同时能够理解美学史中对美的本质的各种争鸣和探讨。3.教学重点和难点:(1)美在意象。(2)意象的分析。(3)意象照亮一个真实世界。4.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意象的概念分析生活中存在的审美经验或艺术接受的经验。推荐短片《超市夜未眠》,电影《死亡诗社》等。5.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2.新授(V)3.讨论()4.练习()6.授课类型:1.理论课(V)2.实验课()3.实习课()4.上机()5.其他()7.教学方式:1.讲授(7)2.讨论(7)3.演示

5、(V)4.参观()5.实验()6.实习作业()7.练习()8.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比例:(5/3)9.课堂思考题或习题:(1)怎样理解“美不自美,因人而彰”?(2)美在意象与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差异何在?10.教学资源:1.多媒体(V)2.模型()3.挂图()4.其他()1.主要内容:第二章美感的分析一、美感是体验二、审美态度三、美感与移情四、美感与快感五、美感与高峰体验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七、意识与无意识八、美感与宗教感九、美感的综合描述1.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美感的基本性质,掌握“审美态度”的基本A涵和属性,同时了解和辨析与美感相关联的其他各种情绪体验。2.

6、教学重点和难点:(1)美感的体验性和审美态度。(2)美感与移情。(3)美感的综合描述。3.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辨别美感的特殊性,能够就移情等体验做出准确的理论阐释,并能够结合自身的审美经验展开美感体验的描述。4.教学过程设计:1.复习()2.新授3.讨论()4.练习()5.授课类型:1.理论课(V)2.实验课()3.实习课()4.上机()5.其他()6.教学方式:1.讲授(V)2.讨论U、3.演示(V)4.参观()5.实验()6.实习作业()7.练习()7.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的比例:(5/4)8.课堂思考题或习题:(1)何为“审美态度”?与审美态度相对的把握世界的态度是什么?(2)举例

7、解释何为“移情”。(3)美感与快感的区别是什么?9.教学资源:1.多媒体(V)2.模型()3.挂图()4.其他()1.主要内容:第三章美和美感的社会性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二、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三、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四、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1.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美感社会性形成的基本原因,掌握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风尚等概念的基本内涵,并能够对美和美感的社会性现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