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ID:25614177

大小:89.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21

《美学原理》_第1页
《美学原理》_第2页
《美学原理》_第3页
《美学原理》_第4页
《美学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美学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学原理》第一章美与美学复习题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在美学讨论中涉及那些主要内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其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在研究艺术时,也是从审美的角度,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以区别于别的艺术概论。2、应当怎样学习美学?1、刻苦学习马列主义。2、学习美学原理和研究美学史结合。3、注意结合审美实践,特别要结合艺术实践。4、注意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3、美的本质。美是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美的本质是人在社会实践中的自由创造。没有自由创

2、造也就没有美。4、自由创造。自由创造是指人类在对事物必然性认识的基础上和对能动地去改造世界,以实现人类的目的和要求的活动。5、形式丑。形式丑的特征诸如畸形、毁损、杂芜等等,和形式美中的均衡、对称、完整、和谐等是相对应的6、艺术丑。艺术丑,则是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低劣。7、为什么说自由创造是人类的最珍贵特性?(1)      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特征之一。(2)      自由创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      人在自由创造过程中发展了人本身。8、什么是真?什么是

3、善?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自由创造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真,即客观世界自身的变化、发展规律;合目的性是善,即合乎功利性。2、(1)美的产生的在人的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和掌握为前提。人的自由创造必须依靠对客观的必然性的认识才能进行,改造自然和社会要符合其发展规律和必然性,否则,自由创造就无法进行,美也就无从产生。美与真的区别在于:首先,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其次,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民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

4、系;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美是一种情感关照的对象。(2)美以善为前提。因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一定社会集团、或一定阶级的利益。没有了这最终目的和出发点,也就没有了人类的实践活动,美也就无法产生了。美和善的区别表现为三点:a、 与功利的关系不同,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关系,功利是潜伏在形象中的。善则与功利直接相联系。b、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不同,善有形式,但是不讲求形式。人们对善的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而美则在内容

5、和形式的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现为生动的形象。-14-c、 善是意志活动的对象,而美是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总之,美离不开真和善,但是又有所不同。只有人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也就是真的时候,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并且表现为生动的形象才可能有美的存在。9、简析美的特征。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的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具有潜在的功利性和情感的感染力。①美是情感上具有感染力的形象。②人的自由创造赋予形象以美的生命。③美具有潜在的功利性。④形式是构成美的形

6、象的必不可少的条件。10、丑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美丑的相互关系?1、丑是恶的形象体现,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的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2、美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转化要有条件。例如旧中国变成新中国,就包含了丑向美的转化,这一转化的条件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离开了这一条件,转化就无法实现了。与此相反,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向丑转化。例如原来纯洁的青年,由于经受不住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有的堕落为小偷、杀人犯,相应地在形象上会由美向丑的转化。由于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着美丑之间的转化,这就给审美教育

7、提出了一个现实而重要的任务。第二章社会美和自然美复习题1、美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的自由创造的形象体现,具有潜在的功利性和情感的感染力。①美是情感上具有感染力的形象。②人的自由创造赋予形象以美的生命。③美具有潜在的功利性。④形式是构成美的形象的必不可少的条件。2、从实用到审美的过渡中间环节是什么?其中间环节是人类的观念形态。实用的观念和美的观念结合起来才形成了美,但观念并不是美的根源,因为观念也是实践中产生的。3、怎样理解在美的产生中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客

8、体是指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化的自然。反过来它又影响主体,凭着它的丰富性才发展了人的感觉的丰富性。离开了客体就无从说明主体的思维、感觉的发展,而离开了主体也无法说明产品(客体)的变化。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美,在创造美的过程中又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要。从创造美的对象到提高主体审美能力,再去创造新的美,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既是客体的发展过程,也是主体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实践、自由创造起着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