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553548
大小:8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4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1贵州省独山县人民医院558200;2贵州省独山县基长中心医院摘要:目的探讨研宄布洛芬混悬液针对治疗小儿发热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小儿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4年12月儿科门诊收治的发热患儿60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种类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布洛芬组30例和氨基比林组30例。布洛芬组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氨基比林组给予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观察两组临床资料中退热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三项数据并比较。结果:布洛芬组总治疗有效为9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平均退热时间均优于氨基比林组73.33%,33.33
2、%以及退热时间。两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意义,_H.P<0.05。结论:小儿发热治疗中采取布洛芬混悬液可持续快速退热,口服便捷易被患儿所接受,可为儿科常用药之一。关键词:布洛芬混悬液;小儿发热临床儿童发热属儿科常见疾病症状,因细菌感染呼吸道引发急性感染炎症反应,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儿童以及婴幼儿因自身机体调节体温能力差,如体温突然升高患儿自身调节系统紊乱,会使儿童突发惊厥甚至损伤神经系统影响智力、身体等发育[1]。儿科临床常见治疗小儿发热药物为复方氨基比林肌肉注射和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现木研究选择我院60例小儿发热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布洛芬组和氨基比林组对较两组药物治疗小儿发热临床疗效以
3、及安全性。现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木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发热患儿60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在2岁到6岁之间。根据给予药物不同将60例患儿分为布洛芬组30例与氨基比林组30例。布洛芬组男患儿14例,年龄在(4.5±l.l)岁,女患儿16例,年龄在(3.7±1.4)岁;氨基比林组男患儿17例,年龄在(4.8±1.8)岁,女患儿13例,年龄在(3.1±2.1)岁。所有患儿腋温(38.7±1.7)°C,咳嗽32例、咽痛18例、血常规异常38例、头痛20例,两组
4、患者从性别、年龄、病情、营养状况以及临床症状等数据比较均无差异II无统计意义,P〉0.05组间存在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儿就诊吋都需进行物理降温治疗。布洛芬组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但根据患儿年龄不同给予药物剂量也不相同。①2-3岁患儿体重约在12公斤到14公斤之间,一次给药3ml,如患儿发热不退需每隔5个小吋重复给药,但注意24小时内给药不超4次;②4到6岁患儿体重在16〜20公斤之间,一次给药5ml,如体温持续不退需每隔5小吋重复给药,但不能超4次在24小吋内。氨基比林组给予肌肉注射复方氨基比林药物,根据患儿年龄给予药物剂量奋所不同。①患儿年龄≤2岁,一次给药0.5~lm
5、l;②患儿〉2岁,≤5岁一次给药2ml。(本品不可持续给药)1.3评定标准①观察测量并记录60例患儿首次给药后在0.5h、1.5h、3h、4.5h、5h体温;②明确记录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如恶心呕吐、皮疹、过敏性休克、嗜睡、胸闷、头痛、头晕等状况;③治疗效果,治愈:用药后患儿降至正常体温36°C~37°C;好转:用药后患儿体温下降2°C;无效:用药后患儿体温下降0.5°C〜1°C或体温≥38.0°C。1.4统计学方法上述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数据计数资料应用“%”显示,布洛芬组与氨基比林组组间比较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X&plUs
6、mn;S)标准差表示且采用t检验,如见P<0.05证明布洛芬组与氨基比林组存在统计学意义。2结果①退烧时间,布洛芬组30例,0.5h(38.7±0.48)°C、1.5h(38.3±0.44)、3h(38±0.38)°C>4.5h(37.8±0.37)°C>5h(37.2±0.23)°C。氨基比林组30例,0.5h(39.1±0.39)°C、1.5h(38.6±0.47)°C、3h(38.4±0.42)°C、4.5h(38.1±0.42)°C、5h(37.4&
7、plusmn;0.26)°C。比较两组0.5h、1.5h、3h、4.5h、5h标准差均显示P<0.05;布洛芬组退热吋间较氨基比林组吋间快。②疗效,布洛芬组治愈19例(63.33%)、好转9例(30%)、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为93.33%;氨基比林组13例(43.33%)、好转9例(30%)、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为73.33%。X2为14.398,P<0.05。③不良反应,布洛芬组不良反应发生5例,16.67%;氨基比林组不良反应发生10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