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531982
大小:6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4
《《香草校书·诗》训诂术语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香草校书•诗》训诂术语初探陈伟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于鬯是继王氏父子之后与俞樾、胡澍、孙诒让同时的晚清皖派朴学家。他上承乾嘉学者,其著作《香草校书·诗》八卷中沿用了许多训诂术语。木文梳理于鬯所用“之言”“读为”两个术语及其训诂实践,对其用例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关键词]于鬯;《香草校书·诗》;之言;读为训诂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有自己的一套术语。训诂术语最初比较简单,到东汉,一些辞书和古书注释里面使用的术语就多了起来,至清代体系己较完备。在训诂实践中,训诂学家们使用这些术语虽然略有差别,但基木上是固定、统一的。于鬯(1854—1
2、910)作为晚清著名的经学家、小学家,在《香草校书·诗》中多继承了这些历代流传下来的训诂术语。一之言“之言”在传统训诂学中是声训的常用术语,主要用于揭示解释词与被解释词之间音近义通的关系。于鬯用此术语表声训,释词与被释词在语音上或同音,或双声、叠韵,在意义上常具有同源关系,有时也说明通假。如:1.羔羊之皮。(卷-I•一·羔羊)鬯案:言“皮”不厌“裘”,则皮者皮弁也,非裘也。……乂案:《郊特牲记》:“三王共皮弁素积。”《家语·冠颂》:“三王共皮弁素綾。”……綾之言委也。其命名为綫,正取委蛇之意。2.猗彼女桑。(卷十三·七月)
3、鬯案:此“猗”字《文选·七发》李注引作“倚”。……《毛传》云:“角而束之曰猗。”即是此意。角之言桷也。3.天夭是?。(卷十四·正月)鬯案:此“天夭”亦自不误。……窃谓夭之言妖也。《周礼》:“磐蔟氏掌覆夭鸟之巢。”郑注云:“夭鸟,恶鸣之鸟。”则夭鸟者,妖鸟也。4.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卷十七·桑柔)鬯案:濯当是盛热之器。盖热不可执,必有器盛之然后可执。故円:“谁能执热,逝不以濯。”《仪礼·特牲礼》云:“视壶濯及豆笾。”濯与壶豆笾并称,则器固有名濯者。……抑濯之言杓也。勺声翟声古音同部。例1、例4中释词与被释词为叠韵关系,綏、
4、委古音同属微部,濯、杓古音同属药部;其余为冋音关系,角、桷同属见母屋部,夭、妖同属影母宵部。就意义而言,例1、例3中释词与被释词为同源关系,释词与被释词不仅古音相冋或相近,意义上也存在联系;例2、例4中释词与被释词为通假关系。二读为“读为”常用作破通假或注音,于®在训诂实践中用此术语表示破通假,以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术语前为借字,后为本字。于®多用“当读为”,除“读为”“当读为”外,还有“盖读为”“盖当读为”“疑读为”“可读为”“读”“读…为…”六种,如:1.左旋右抽,中军作好。(卷十二·清人)鬯案:“左旋右抽”当即《序》言众散而归之意。抽读为滔。《说文&mid
5、dot;手部》引正作“左旋右滔”可证。《书·大誓》大传云••“惟丙午,王还师。前师乃鼓?躁,师乃滔,前歌后舞。”郑注云:“滔,喜也。”此言“旋”,犹彼言“还师”,此言“抽”,犹彼言“师滔”。此言“左右”,犹彼言“前后”。“左右还滔”,要并互文耳。2.又缺我锜。(卷十三·破斧)鬯案:此“锜”字疑即当读为“伐柯”之“柯”。柯谐可声,锜谐奇声。陆释云:“锜字或作奇。”则《诗》亦冇作“奇”之本,奇亦谐可声。同声之字例得假借。《伐柯》篇毛传云:“柯,斧柄也。”则此亦斧柄。3.不思旧姻,求尔新特。(卷十四·我行其野)鬯案:此“尔”字考文古本作“我”
6、,见陈乔枞《诗经四家异文考》所引。……故下文云:“成不以富,亦祗以异。”“成”读为“诚”,有《论语·颜渊》篇可证。诚,实也。“异”当指颜色,或指性情,皆可言也。总谓新之有异于旧耳。4.方断是虔。(卷十八·殷武)鬯案:“方”当读为“旁”,“旁”“方”二字声义俱通,故经典多不别。《书·尧典》:“共工方鸠僞功。”《说文·走部》引及《史记·帝尧纪》“方”并作“旁”。《仪礼·丧礼》:“牢中旁寸。”郑注云:“今文旁为方。”《周书·黄门》篇孔注云:“方,旁也。”《广雅·释诂》云:“
7、旁,方也。”皆可举证。例1中“抽”为徹母幽部,“滔”为透母幽部,二字声母均为舌音,发音部位相同,韵部相同,是音近关系,可通假。于鬯取“抽”本字“滔”来释义,《说文》:“滔者,拔兵刃以习击刺。”义通。例2中“锜”为群母歌部,“柯”为见母歌部,二字声母均为牙喉音,韵部相同,是音近关系。于g认为此处“锜”为通假字,.其本字是“柯”,为“斧柄”义。例3中“成”“诚”冋音,同为禅母耕部,于鬯认为此处“成”通“诚”。二字通假古书注解中较常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鼎部》:“成,叚借为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