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训诂学术语

常用训诂学术语

ID:40199961

大小:387.81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7-25

常用训诂学术语_第1页
常用训诂学术语_第2页
常用训诂学术语_第3页
常用训诂学术语_第4页
常用训诂学术语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用训诂学术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常用训诂学术语一、释义的术语(一)曰、为、谓之这几个术语,不仅用来释义,而且用于对同义词或近义词加以细微的区别。被释词放在其后。略等于现在的“叫做”。格式:释语+“曰、为、谓之”+被释词《诗经•卫风•淇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毛传:“治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无室曰榭。四方而高曰台,陕而修曲曰楼。”《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楚辞·离骚》:“各兴心而嫉妒。”王逸注:“害贤为嫉,害色为妒。”《尔雅•释宫》:“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

2、奔。”《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另外,“谓之”又可作“之谓”,意义不变。《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礼记•乐记》:“德音之谓乐”。(二)谓用来标明被释词所指的对象或范围,也可以用来串讲文意。主要用于以一般释特殊,以具体释抽象,以分体释总体等。被释词放其前。格式:被释词+“谓”+释语《诗经•邶风•谷风》:“何有何亡”,毛传:“有谓富也,亡谓贫也。”《诗经•邶风•柏舟》:“母也天只”,毛传:“天谓父也。”《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三)言常用来串

3、讲文意、句义或词义。《诗经•邶风•柏舟•序》:“《柏舟》言仁而不遇也。卫顷公之时,仁人不遇,小人在侧。”《诗经•墉风•君子偕老》:“子之不淑,云如之何?”毛传:“有子若是,可谓不善乎?”郑笺云:“子乃服饰如是,而为不善之行,于礼当如之何?深疾之。”孔疏:“云如之何乎,言其宜善也。今之夫人,何以不善而为淫乱,不能与君子偕老乎?”(四)犹使用这个术语的时候,被释词与释语往往就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说文》:“仇,犹应也。”段注:“凡汉人作注云犹者,皆义隔而通之。”所谓“义隔而通之”,就是说释语与被释词是同义或近义的关系。大致相当于今之“等于说”除了用于意义相近的词

4、释义外,还可以用于以引申义释本义,以本字释借字。格式:被释词+“犹”+释语《诗经·卫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侧兮。”《毛传》:“侧犹厓也。”《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赵歧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五)貌“貌”字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使用时,被释词往往是表示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即“……的样子”《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朱熹注:“沃若,润泽貌。”《诗经•邶风•柏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传“愠,怒也。悄悄,忧貌。”(六)之言、之为言使用这两个术语的时候,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外,释语和

5、被释词之间有同音的关系,或者是双声叠韵的关系。《尔雅·释训》:“鬼之言归也。”《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朱熹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所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二、拟音的术语(一)读若、读如一般用来说明被解释词的读音。《说文》“读”下段注:“拟其音曰读,凡言读如、读若皆是也。”《说文·口部》:“哙,咽也。从口,会声。或读若快。”《礼记·少仪》:“车马之美,匪匪翼翼。”郑玄注:“匪读如四牡騑騑。”又作“读若某同”、“读与某同”,为汉代训诂学家所创术语,并被历代沿用。传注多用“读如”,其余则见于《说文》。段玉裁

6、《周礼汉读考·序》说:“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清代学者对此多持异议。钱大昕认为:“许氏书所云‘读若’、云‘读与同’,皆古书假借之例,假其音并假其义,音同而义亦随之,非后世譬况为音者可同日而语也。”(《潜研堂文集·古同音假借说》)王筠《说文释例》和张行孚《说文发疑》都认为,明音、明假借二者兼有,不可一概而论。洪颐煊《说文读例》则认为“读若”除释字音、通假借外,还有训字义的作用。近代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说文》中“读若”的基本作用是比况被释字的读音;读若字与被释字既然音同或音近,而用以比况的字又往往是比较通行的字或人所易晓的成语方言,

7、因此读若字就有可能是被释字的假借字,或与被释字意义相通。对传注中的“读如”,意见较为一致,即:不但拟音,而且指明假借。例如《周礼·春官·男巫》:“春招弭。”郑玄注:“杜子春读弭如弥兵之弥。”《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若‘屈伸’之‘伸’,假借字也。”杜、郑即以“弭”、“信”为“弥”、“伸”的假借。读若、读如等都有以本字相释的情况。有时是该字一音数义,用读若、读如等指出该字在此处应是某义;有时该字虽然只有一音一义,也用读若、读如引出常语俗词明确该字的音义。前者如《周礼·天官、大宰》:“六曰主,以利得民。”郑玄注:“利读如上思利民之利。”(

8、二)读为、读曰用本字本义来说明假借字,为汉代训诂学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