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ID:27503165

大小:71.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4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_第1页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_第2页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张旭君赵全文(山东省潍坊市峡山IX蚱山中心卫生院261322)【摘要】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肝炎综合征婴儿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脾消肿情况、治疗前后血清总肭红素(TBil)、总丙氨酸转氨酶(S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00%,明显小于观

2、察组(92.00%)(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脾脏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只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TBil、SALT及AST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关键词】茵栀黄注

3、射液肝炎综合征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0-0210-02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为“婴肝征”[1],是一组在婴幼儿时期起病,且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肝内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黄疽、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以及肝脾肿大等征候群,临床上多采用消炎、退黄、利肭以及降酶等综合治疗[2]。现代临床与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茵栀黄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保肝及利胆等方面的作用。木研宄主要将常规保肝治疗方法与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9

4、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我院的100例肝炎综合征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24d〜5个月,平均(1.59±0.22)个月;病因:巨细胞病毒感染48例,乙肝病毒感染27例,细菌感染12例,病因不明12例。按照抽签方法,将本组患儿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能量合剂、酶诱导剂、激素以及脂溶性微生物、抗生素,且输血3〜5次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5〜10mL茵栀黄注射液+

5、10%的葡萄糖溶液6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一个疗程均为14d,视其病情可重复1〜2个疗程。1.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肝、脾脏大小及其质地保持正常水平,大便色泽正常,TBil降低为正常水平,ALT恢复至正常水平;(2)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肝、脾脏大小及其质地保持正常水平,大便色泽正常,TBil降低为正常水平,ALT下降至原水平的50%以上;(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者患儿病情加重或恶化[2】。2结果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见表1。由下表可知,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o表1

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注: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3讨论婴儿肝炎综合征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指一组1岁以内婴儿包括新生儿起病并伴有黄疽、病理性肝脏体征及血清胆红素升高的临床征候群。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肝内胆管发育障碍等均能引发婴肝征。中医认为婴肝征属湿热型黄疸,归于肝胆湿热郁阻范畴。内因脾胃虚寒,外因疫毒感染。脾胃虚寒则运化失职,导致水湿郁结:疫毒感染将侵袭肝胆,导致肝气郁结,水湿肝气积久郁结化热,上蒸肝胆,导致脶汁疏泄受阻,进而外溢肌肤出现黄疸。中药茵栀黄注射液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和大黄等

7、[7】。茵陈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胆退黄,为治疗黄疽之要药:栀子可清三焦火邪、凉血解毒、除肝脶湿热而退黄:大黄具奋清热利胆、活血化瘀、保肝退黄等功效。诸药合用可排除湿热疫毒,肝气疏畅而收到清热利湿退黄的功效。本研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脾消肿情况、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总丙氨酸转氨酶(S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结果与胡金萍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脾脏大小无统计学差异(P〉0.

8、05),观察组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具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Bil、ALT及AST水平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iL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