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ID:27489791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4

上传者:U-991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第1页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第2页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第3页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第4页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_第5页
资源描述: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其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形式,无不体现出美的因素。数学教学虽然重在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但也不可忽视美的渗透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和意志品质,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学会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去表现和创造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巧妙展现感知数学美   美到处都有,对于小学生来本文由论文联盟.L.收集整理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能力。数学中,同样处处蕴含着美的因素,如数的美、形体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等。但是,这些美没有像美术作品那样外显,小学生很难感受和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涵的美的因素,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把蕴涵在教材中的美,采取直观的手段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  1感受数学算式的规律美。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公式组成。算式虽然只是由10个阿拉伯数字组成,但却展示了数学的规律美。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揭示算式的规律美,就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数学的美。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后,教师先出示四道算式: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让学生先计算它们的得数(有困难可以借助计算器),分别得到1、121、12321、1234321,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四道题有什么特点。学生很快找到了因数中有几个1,得数就从1开始,写到几再倒回去写到1这样的规律,接着教师出示以下几道算式,要求学生不计算,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得数:  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学生通过刚才发现的规律,很快地写出了正确的答案。然后教师将所有的算式板书在一起,再次引导学生对发现的规律进行一次回顾,让学生感受算式的规律美。  在上述的例子中,教师先让学生计算四道题目,实际上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在这过程中感受这样的算式存在的规律,再要求学生利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类似的问题。学生在认识、欣赏算式规律美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学习数学原来不是那么枯燥,感悟到数学其实也是存在美的。  2感受数学图形的对称美。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对称美的物体比比皆是。在小学数学的几何图形中也存在着对称美,这些美难以通过语言来表达,只能通过眼睛来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图形中的对称美,在观察中感受,并认识数学图形中的对称美。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教师先为学生展示中国的民间艺术剪纸(轴对称的作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案美吗?你能设计出如此漂亮的图案吗?紧接着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提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都具有对称美。最后让学生利用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自己动手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当展示学生的作品时,学生再次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  上述例子中,教师的教学从欣赏轴对称图形到概括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再到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将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既增强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又受到了审美教育,感知了生活中的数学美。  二、无痕渗透理解数学美  如何欣赏数学之美?斯坦尼斯劳贞尼兹克说:这很难说得清楚,需要非常深的理解,然后,数学之美的感觉就会出来。这可以说明,审美单凭感觉是不行的,还需要有深刻的理解,只有理解了数学的美,才能真正欣赏数学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来提高欣赏数学美的能力。   1加强对数学基本概念和公式的理解。数学的内在美,不是以色彩、线条、旋律等形式表现出来,而是把自然规律抽象成一些概念、法则或公式,并通过演绎而构成一幅现实世界与理想空间的完美图像。学生要感受到这种美,就需要对数学的概念和公式有深刻的理解。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借用电脑课件把圆平均剪成16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再通过电脑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后拼成的图形,学生观察发现拼成的图形更接近长方形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把圆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图形会怎样?如果一直这样不断地等分下去,拼成的图形将是什么情形呢?把学生理解中的难点近似长方形的长由曲线变成直线的动态过程,化抽象为具体,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使学生较形象地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美隐藏在数学中的各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审美意识,要能发现美、鉴赏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自觉地将数学作为审美对象,不断积累审美的经验。同时教师要自觉地揭示数学美,做好审美示范,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课时,出示这样一道题目:□□11=?请学生任意出两位数,学生每说出一个两位数,教师就马上说出得数。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有了兴趣,感到好奇,产生了试一试的愿望。接着教师就顺水推舟,引入到本课的学习。学生也从这个式子的计算规律中感受到了数学的美。  三、鼓励创新创造数学美   创造美是美育的终极目标,是对美的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数学美有所感知并学会欣赏时,教师就应创造数学的审美意境,以启迪学生数学美的直觉,使学生利用发现的数学美,融合自己的思想、感受、想象,创造出新的数学美。  1实践中创造美。美在实践中产生,美感的获得离不开实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数学学习内容,使学生体会数学给生活带来的美,使学生迫切想自己动手创造美。数学教学中可以结合几何图形的认识,通过摆一摆、算一算、画一画,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美。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后,教师出示由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漂亮图案,让学生欣赏,使学生明白由几个简单的图形可以拼成漂亮的图案,从而激发学生想自己动手创造美的欲望。这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张方格纸,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利用学过的平面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学生创造美的欲望进一步得到激发。在展示作品时,我们看到漂亮的房子、精美的手帕等,无不彰显着学生的创造思维,无不放射出数学美。当学生看到自己设计出来的一幅幅精美的作品时,他们会感觉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同时也享受数学美带来的无限乐趣,享受数学美的魅力。   2解题中创造美。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得好:所谓美的解答,是对一个困难复杂问题的简单回答。数学中有许多习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就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而各种不同解答所表现出的巧妙、简洁,其实就是一种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变式、多解、开放的题目,使学生通过解题,发挥创造思维,感受数学解题之美。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李师傅要加工480个零件,前3天加工了总数的,照这样计算,还需多少天才能加工完这批零件?学生们很快便解了出来。解法是:  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把480个零件看作单位1,从分数意义的角度,或用解工程问题的方法怎样来解答这道题呢?于是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经过思考、讨论和尝试,学生又发现了几种解法。  最后一种解法简单巧妙,这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一种简洁美。  3运用中创造美。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同样,数学美不仅仅存在于数学知识,而且也表现在生活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素材,捕捉生活中所蕴涵的数学美,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创造美。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在课堂的结束环节,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人们在围观的时候为什么自然而然地围成圆形?我们今天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你能不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呢?学生结合圆的知识,进行了思考,开展了讨论和交流,得出结论:第一,围成圆形时,每个人观察到的距离是一样的;第二,围成圆形时,容纳观看的人最多。  在上述的例子中,教师将圆的知识放在生活的大背景中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圆的特征,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美。  总之,数学中的美无处不在。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悟美、鉴赏美、体验美、创造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