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公开课的几点认知

对语文公开课的几点认知

ID:27465078

大小:7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4

对语文公开课的几点认知_第1页
对语文公开课的几点认知_第2页
对语文公开课的几点认知_第3页
对语文公开课的几点认知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语文公开课的几点认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公开课反思每位语文教师都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的一堂语文课才是好的语文课?”对此,许多专家学者都作过深入浅出的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不想拾人牙惠,旧调重弹,只想在这里就本县的一次全省性的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颇感迷惑的几个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求方家指正。 在一次本地的语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笔者从头至尾认认真真地听了两堂课,分别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孙犁的《黄鹂》和初中语文教材中李天芳的《种下一片太阳》。所谓观摩课,自然是经过层层选拔、精心打造的。这两堂语文课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一是都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老师不再写一个

2、粉笔字;二是思想情感方面的教育过多,又流于浅俗化、僵化,类于思想政治教育;三是拓展阅读的部分占了整堂课的近一半。下面就以上提到的三个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如何看待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必用多媒体的现象?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普及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公开课、观摩课不用多媒体往往被视作是没档次,评优课不用多媒体则被预先淘汰,此类现象委实不鲜。确实,多媒体在节省时间、帮助理解课文、拓展容量方面是板书所无法企及的。但是,我认为在课堂上过多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至少会产生以下弊端:(一)、丢掉了语文课本。教师上课时,既要电脑、演

3、示教学内容,便很少有时间顾及教材;学生眼睛得盯着屏幕,思维得跟着老师的操作而变化,语文课本便成为桌子上的摆设了。多媒体可谓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学生便很少有兴趣、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去理解和体悟语言文字,留在学生知识库存里的是被教师“咀嚼过了的面包”。《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里规定:“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必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而

4、在这样的语文教学课堂内,学生哪有机会去诵读和体悟呢?(二)、固定的程序控制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一个多媒体课件,它必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它体现的是教师上课前已有的教学思路、教学构思,教师在课堂里做的只是顺着这样的程序去操作、演示、教学,这样的教学很难说是尊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很难说是自主的学习。另外,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旁逸出教师课件设计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必须调整多媒体课件,在公开课的课堂上,敢临时调整课件程序的老师实在是罕见的。(三)、造成学生思维的唯一性。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往往预先设计好了所有问题的解答方案,那个隐蔽的答案

5、是固定不变的、惟一的。教师在讲课时只需一步步地把它们演示出来,其间是不可能被修改的,教师只能围绕着这些答案讲课,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事先设计好的答案里拖,一而再,再而三地“启发、诱导”,最后“引君入瓮”。对于学生有创意的答案,教师至多也只能进行口头上的表扬,但演示时,则只能演示自己原来设计好的内容和答案。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唯一的答案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多元思维。而阅读的真相则是,对于同一文本的解读,每一个阅读者,因为个体知识、经验、个性的差异,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阅读取向。阅读是文学的再创作,它和创作一样,都是鼓励

6、和提倡个性的。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不该用多媒体呢?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本是时代所趋,形势所逼。《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号召“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但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不可绝对化,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样两点:其一,整堂课都贯之以多媒体并无绝对的好处,其二,并非所有的课都非用多媒体不可。语文课上的课件还是简洁点好,简洁才有变化的余地。 此次展示课的课件都是十分精美复杂的,采用FLASH动画技术,这显然非一般的语文教师能力所及。教师上课的既定环节都被教师隐蔽地设计在课件中,摁鼠标代替了写粉笔字。教

7、师既要一个劲地引导、启发学生向他的既定思路行进,又要及时地摁鼠标,还要制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师实在是不轻松。由于要用多媒体,窗户都拉上了窗帘,在这样幽暗的光线下,学生很少有时间、有兴趣去阅读接触课本上的文字。 二、如何看待人文精神的涵养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人文主义(humanism)”这个词是本世纪中国先进思潮中是一个关键词,也是近千年来西方思潮的主旋律。这个词代表的是一种把人放在首位、极力维护个人尊严的思想,人文性是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从此可以看出思想品德这一概

8、念是下属于人文性这一概念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能等同于人文性的涵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的课程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于是在当前的语文课教学,人文精神的涵养成为语文课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