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学及国学教育的几点粗浅认知

对国学及国学教育的几点粗浅认知

ID:32381202

大小:56.3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4

对国学及国学教育的几点粗浅认知_第1页
对国学及国学教育的几点粗浅认知_第2页
对国学及国学教育的几点粗浅认知_第3页
对国学及国学教育的几点粗浅认知_第4页
对国学及国学教育的几点粗浅认知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国学及国学教育的几点粗浅认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国学及国学教育的几点粗浅认知一、国学的历史脉络满清末季,中国社会在西方政治军事的强大压力下,“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李鸿章语),中国传统文化面对来势凶猛的西方现代文化,一时间显得张皇无措窘迫不堪。当一些主张维新的人士要求彻底改革传统,拥抱外来文明的时候,另一批具有强烈民族主义情绪的学人则将中国传统文化视为必须张扬的国粹,力图在波涛汹涌的西化大潮中保持传统国学的不坠地位。1910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出版《国故论衡》,详尽阐明国学的精义所在。1919年,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展开之际,北京大学成立国学社,刊

2、行《国故月刊》,该刊志在保存国粹,抵制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剥蚀与侵害。1922年8月1日,在当时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倡议下,北大国学组成立,由胡适任主任,并在1923年元月创办《国学季刊》,胡适在该刊“发刊词”中写道,他们创办此刊物的目地是“打倒一切成见,为中国学术谋求解放”,这标志着用现代方法研究传授国学传统的新国学运动的开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新的一波国学热潮兴起,其标志是北大创办《国学季刊》和各地传统学术研究机构的成立。2005年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宣布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一石激起千层浪

3、,此举引发了国人对国学的大讨论,全国上下掀起了研究与学习国学的热潮。二、国学的概念界定我们现今所指称的“国学”概念,不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而是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和“学术”。由于对“国学”的概念界定不清,有的人仅把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家诗》等古代幼学启蒙读物和诸子百家的经典作品当成国学教育;还有一些人简单地把国学等同于孔子和儒家学说。诸如此类对国学概念的片面理解和曲解对开展国学教育显然是有害的。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

4、、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其最大特点,就是一种“多元一体”的文化(费孝通语)。三、国学教育的当代意义1、培养人生道德理想。国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安身立命。国学经典中蕴涵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既有“仁、义、礼、智、信”这些塑造完善人格的要求,又有“厚德载物”、“和为贵”、

5、“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天下”等人生指南的义理和修身养性的准则。通过国学经典学习,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道德观,使之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国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处于这种精神熏陶之下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意识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患意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路向和“天人合一”的终极理想。同时,古代知识分子十分注重以“内省”来提高道德修养,并且主张通过自身的体验而体验到快乐。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理想人格的追求,这与宣扬极端功利主义思想是截然相反的。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承而来,这些需要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他们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未来。而且,国学对克服工具理性的片面膨胀所导致的人

7、文精神的萎缩或失落,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2、提高民族文化素养。经典古诗文的特点是字词精炼、句式简短,通过诵读,可以感到一种轻松的韵律感和节奏美,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学生通过大量的经典诵读,可以增长古文字学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培养良好的写作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就艺术而言,中国的文学戏曲、绘画雕刻和音乐书法等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对人类文明有着巨大贡献。通过国学教育,可以使学生积累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从而提

8、升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四、国学教育的方法途径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国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是在于通过学生诵读经典,使其明确中国传之千古的道德精神,感受中国诗礼传家的特色文化,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把传统的文化和精神尽可能烙印在心灵深处,做一个有君子风范和传统文化气息的中国人。如果对此缺乏深刻认识,只是把国学教育视作机械的教学安排,或者视作一种潮流,自己不过是随波逐流而已,在这样的思想认识支配下,国学教育就会沦为走走就拉倒的过场,成为一场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