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公开课的几点担忧

语文公开课的几点担忧

ID:24300328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语文公开课的几点担忧  _第1页
语文公开课的几点担忧  _第2页
语文公开课的几点担忧  _第3页
语文公开课的几点担忧  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公开课的几点担忧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公开课的几点担忧[摘要]从语文公开课教学中代写论文的几种变异现象分析入手,认为语文教学应从教材文本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围绕“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情感态度与审美价值观”而不断地创新互动。语文公开课所出现的“过而无度”则令人担忧,这种形象导致费时费力,更是误人子弟。语文公开课应该还语文教学的真实面貌,品味欣赏人物,散发多彩的人文性。  [关键词]语文公开课弊端    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百花齐放、师生互动、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具有即时性、多元性、针对性、差异性等特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实质关系是教学过程创新主体之间的交往关系,这种关系在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中得以充分展开和最终实现。无论是活

2、动体验型、实验探究性,还是自主学习型、合作讨论性,都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观摩各个级别的公开课,感受到所有教师在践行新课程理念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能够体现新理念固然可喜,但课堂形态呈现出的“过而无度”则非常有害。这种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势必对高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高产生影响,一方面忽视了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一、过于追求课堂预设的完整性,割断学生探究的流程    精心备课无可厚非,但课堂是一个交流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事先预设课件的翻版。新课程教学提倡的是教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根据自身的特点、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的价值,科学地设计课程

3、目标,艺术地准备教学预案。预设的教学目标应该能够充分地体现“能力与知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奠基石。教学内容要能够为教学的生成提供足够的空间。从预案出发,又不死守预案,依据预案,又能灵活地运用预案。鼓励学生质疑教学内容,打破教学过程中的预案,从而使教学行为随着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而灵活变化,不断产生新的生长点。这种新的生长点就是学生进行问题探究的知识的源泉。我们应该随着学生的学习现实予以充分的点拨和指导,让他们理解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  我们在听课学习中也发现一部分教师的教学并非如上所述,上课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完全依据自己准备好的预案进行教

4、学,对学生提出的真实的、有价值的问题置之不理,或随意敷衍一番,对学生的个人见解和有创意的人是随意否定,使学生完全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不能有任何逾越,唯恐打破预设的教学流程,但是过于追求课堂预设的完整性,就会割裂学生探究的流程。学生学习的客观情况,仅从全篇文章的角度来布置几个思考题,让学生去讨论探究。其实这种做法,一方面浪费了教学的宝贵时间,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都已明白清楚,根本没有必要这样做;另一方面让学生的探究层次不深,视野角度不广,这对于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无疑又起了极大的阻碍。  二、过于逞才使学,以炫技为能事,压缩学生探究的空间    有位特级教师上《归园田居》,将诗句转化成散文化的诗

5、句,这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但教师从头到尾自己把整首诗散文化了一番,展示了教师扎实的文学功底,但学生听得是朦朦胧胧,对于这位教师的教学提问也就自然显得力不从心。学生所应该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没有被充分地予以呈现和探究,给他们理解诗文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障碍。为什么不能让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语言表述?教师对诗句逐字逐句一一讲解,这样的过度诠释压缩了课堂生成的空间。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理想。驾驭课堂的艺术性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上,体现在对课堂民主氛围的营建上。  其实,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的

6、学习探究过程,这是一种动态生动过程,应该是“读书琅琅、议论纷纷、创新不断”的这种局面。学生才是课堂上语文学习的主体,而教者仅是引导者,教者应该扮演是“授之以渔”的角色,应该让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用慧眼去洞察一切,聪颖的头脑思考一切。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要比我们一味的说教更值得重视。学生的这种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自我激活语文学习的潜能,增强自身的学习内驱动力;另一方面也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三、过于追求程式化,以模仿取代创新    语文教学时“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文本拓展”三段模式。僵化的范式如同几个圈套让学生往里钻,所谓“请君入瓮”是也。许多教师

7、在看到名家名师做课之后,便极力仿效,偏离了自己的初始起点,偏离了学生需求的差异性,偏离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一味模仿,缺少个性风格,甚至出现了“千课一面”的现象。程式化的教学使师生的思维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程式化必然导致知识的无活力化。知识的无活力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难以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现在的教学,很多丧失针对性,很少或不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一个地区出了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