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说》语文参赛说课稿

《雨说》语文参赛说课稿

ID:27447516

大小:4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3

《雨说》语文参赛说课稿_第1页
《雨说》语文参赛说课稿_第2页
《雨说》语文参赛说课稿_第3页
《雨说》语文参赛说课稿_第4页
资源描述:

《《雨说》语文参赛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雨说》说课稿■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雨说》选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本单元在七年级上、下册新诗教学的基础上,相对集中学习新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雨说》是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拟人化形象,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充满“爱心”的倾诉,是诗人心灵唱出的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在诗人笔下,“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成为了一位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这首诗清新明丽、节奏欢快。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诗词教学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使

2、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①注重朗读,感受诗歌语言美②理解诗情,体悟诗歌情感美③合作鉴赏,品味诗歌意境美对于这样一首优美的诗歌,组织教学时,我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摆在首位,作为本课教学重点。我希望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挖掘出诗歌中各种美的因素,体会诗歌魅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品味诗歌意境美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分析1、诵读法美文需要美读,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教学中我将“读”贯彻到课堂始终,要求学生以切合的

3、语气和语调,很好地表现“雨”的形象,在诵读中感悟体味诗歌之美。我希望通过“练读”、“悟读”、“品读”三个环节,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审美能力。“练读”即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朗读进行有效练习,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语言美;“悟读”即边读边领悟,体会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感情,体悟诗歌情感美;“品读”4即品味和鉴赏诗歌意境美。2、合作探究法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3、创设情境法运用相关图片创设适合本课的情境。此外,我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

4、养成教育,课前确立预习步骤,要求学生熟读诗歌并搜集描绘春雨的古诗佳句。■教学过程分析整体思路:情境导入,创设审美情境品读诗歌,强化审美体验拓展延伸,提高审美情趣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出示一幅优美的春雨图,学生欣赏并想象自己就是图中的某一景物,想象雨姑娘在对你说些什么?)在现代诗人郑愁予的笔下,雨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幻化成了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今天,就让我们和着喜悦、轻快的节拍,去聆听“雨说”,感受诗人的清美诗风。设计思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刘国

5、显在《开讲艺术》中说:“它起着从旧知到新知的诱导作用,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因此,我设计的导入环节,希望通过相关图片,创设特定审美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到一种积极的审美状态中来。由学生说引出郑愁予笔下温柔而富有灵性的春雨。导入时,教师使用富有诗意的语言,将学生带入诗一般的情境。二、品读诗歌(一)配乐朗读,感受诗歌语言美1、反复朗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分小组交流朗读效果(2)推选优胜者在全班交流、朗读比拼(可自选配乐),师生共同点评(3)多媒体播放课文配乐

6、朗读,学生听读、跟读设计思想:这里留足时间让学生朗读,朗读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喜悦轻松的节奏和韵律,感知清新、明朗、欢快的诗歌语言,把握读本诗的语气和语调。对学生朗读的4评价也采用多种方式,师评、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完成这个环节,学生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也初步感受了诗歌优美的语言。2、问题思考:(1)诗中的“雨”留给你的是一个什么形象?(2)通过反复朗读,你认为诗歌的语言美吗?美在哪里?设计思想:这两个问题只要求学生谈自己在朗读后形成的初步印象。如

7、第二个问题学生通过朗读可能感受到语言美在活泼欢快、亲切感人、充满情趣等方面,谈得不全面的可在后面环节的学习中补充。(二)合作探究,体悟诗歌情感美学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1、诗歌题为《雨说》,雨到底说了哪些话?找出其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反复吟咏,仔细体悟其中蕴含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情感?2、诗人为什么会通过“雨”来倾诉自己的情感呢?设计思想:这个环节主要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体悟诗歌的情感美。要求学生在朗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体会,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第一个环节学生已感受了“雨”温柔、亲切的爱

8、的形象,所以能很容易地找出诗歌中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吟咏这些诗句,领悟诗歌所蕴含的美好情感:对中国儿童的真诚祝福,对中国未来的美好祝愿。第二个问题的探讨让学生掌握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更好地认识诗歌的语言美。若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未能很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则可运用资料助读法,在此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三)合作鉴赏,品味诗歌意境美1、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诗节,与同学一起交流为什么喜欢它?2、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配乐齐声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