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420350
大小:23.4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3
《《伊索寓言》 两则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伊索寓言》两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l.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 赫宙庇喇囱妒忌矗擂 2.掌握多音字的读音。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派头凡人较量自吹自擂不可一世乏味 4.了解寓言、伊索和《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借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写法。 (三)德育渗透点 理解三则寓言所揭示的道理,培养学生的美好品德。 (四)美育渗透点 本文寓深刻的哲理于生动的故事中,全
2、文玲珑剔透,错落有致,要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精巧的构思美。 二.学法引导 1.这是学生上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寓言,可以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先简单介绍一下有关寓言的知识。学生在大体了解寓言的基础上,继续阅读课文,体会本文是如何体现寓言的特点。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2.引导学生揣摩想像的合理和
3、巧妙,用精读法理解的内容,体味每则寓言所寄寓的道现,体会想像和联想的作用。 3.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给两则寓言构拟一个合理的结局。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教师结合课前提示进行介绍。 2.重点学习前两则寓言,体会其写作特点,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用教师分析讲解,师生讨论的办法解决。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和相关练习制成的胶片。 3.学生根据本文内容制作漫画
4、。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朗读寓言。 2.复述故事。 3.结合教师的讲解进行讨论。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导语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寓言。其实同学们对寓言并不陌生,大家从幼儿园到小学,家长、老师经常用寓言故事对我们进行
5、教育。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中国的寓言大多凝成四言成语:同学们熟悉的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守株待兔》等,外国寓言如《狼和小羊》《乌龟和兔子》《农夫和蛇》等。)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学生能回答出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等,教师应加以肯定。)教师补充,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 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是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的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相传伊索原来是奴隶,后来获得自由,他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终于遭到杀害。《伊索
6、寓言》是后人托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腊寓言故事。本单元第三则寓言的作者严文井是我国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明确目标 目标(略) 重点 1.了解寓言、伊索及《伊索寓言》的知识。 2.重点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体会特点,理解寓意。 (二)整体感知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1.
7、指名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要求①读懂故事,并能复述。 ②查字典、词典解决字词。 ③体会寓意。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这则寓言内容上可以分为故事和寓意两部分,下面请三位同学上讲台,不看书把故事复述一下。三个同学中一个复述讲述的部分,其他两人分别复述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语言。要求复述人物语言的同学要做到表情语气准确。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复述进行评价。 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 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不一样。第一次问,神态平静,问话简洁,语气也平直;第二问是在得知最高神、自己的父亲宙斯的雕像竟然
8、不值一个银元后“笑” 着问,复述时要抓住“笑”的表情,问话的语气稍重一些。当听说赫拉的雕像“要贵些” 时,大大出乎意料,第三问复述时要稍加思索,语气中带着急切,语调要更重一些。) 三次问话,只写了一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