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自然人性论中的“能婴”思想

论老子自然人性论中的“能婴”思想

ID:27420088

大小:74.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3

论老子自然人性论中的“能婴”思想_第1页
论老子自然人性论中的“能婴”思想_第2页
论老子自然人性论中的“能婴”思想_第3页
论老子自然人性论中的“能婴”思想_第4页
论老子自然人性论中的“能婴”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老子自然人性论中的“能婴”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评分教师签名河南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姓名:陈志强学号:104754120781专业:学科教学(思政)课程名称:伦理学专题任课老师:赵清文2016年2月论老子自然人性论中的“能婴”思想作者陈志强【摘要】老子对人性的认识以“道法自然”为理论基础的,因此他的人性论毫无疑问是一种自然人性论。而最能体现老子这一理论的自当是他的“能婴”思想。婴儿“几于道”,道无形婴有象,婴儿是道的表象,是道的载体,人若望近于道,则必观复于婴儿。可以从认识论、方法论和现实意义三个层面上来分析“能婴”思想,旨在以古之道御今之世事。【关键词】老子;能婴;自然人性;方法论;现实意义—、引言正如潘建顺®所

2、说,老子的确没有明确提出关于“性”的命题,但从《道德经》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子也是个“性善”论者,并且此“性善”与儒家的社会属性角度不同,老子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角度追逐人性的本源面H,“从宇宙根源地方发现人的根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只要人能够保持自然之性的不丧失,就能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点,就能达到超越意向的个体与自我内心、个体与自然的统一,由此他提出了自然人性论。那么什么是自然人性论呢?潘建顺说:“‘道法自然’落实到人性论上,就产生了老子的自然人性论”,“自然人性是一种预设,是人性原初的理想的完满状态,是没有被社会现实污染的真实状态,是现实中

3、的人要努力恢复、回归的状态,是人性的‘应然’状态”。$笔者完全赞同此种说法,关于自然人性论的特征,潘建顺分析的和当透彻,这里不再赘述,笔者所要理论的是老子自然人性论中最具代表性的“能婴”思想。其追根源于老子《道德经》,如:“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无疵乎”;“圣人皆孩之”;“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等等,凡此种种,无不暗喻婴儿“儿于道”之思。道无形婴有象,婴儿是道的表象,是道的载体,人若望近于道,则必观复于婴儿。笔者将分别从认识论、方法论和现实意义三个层面上分析“能婴”思想。二、试析老子“能婴”思想之蕴涵能者,可以也;婴者,初生之子也。“

4、能婴”也就是达到如同婴儿那样一种$番建顺:西北师范人学研宄生,研宄方向为中国哲学、道家哲学。溶许复观:《徐复观的庄子研究》。®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潘建顺:《由道而性:老子的自然人性论及其影响》。境界。“圣人虚己以游世,心无使气之强,则其静而不杂,和而不暴,与婴儿也奚择?故曰能如婴儿乎?能婴”的始极原因是无知无欲的赤子婴孩,柔弱平和,身心不离,不追逐于外物,不背离于自然真性,这是人本源之性,“能婴”的终极目的是达到个体与自我内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洗去内心的尘垢,排除外物的纷扰和名利欲望的追逐,保持闲静、平和心态,以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而人的本源之性上应自然

5、之天性,所以人能够做到像婴儿一样“天人合一”。“柔”是老子“能婴”思想的第一要义。“专气致柔,能婴儿乎?”(《道德经》第十章),在老子看来,赤子婴孩气血运转柔弱平和,身心不分离,这方合于“道”,而强力、盛气、欲望、思虑太多则不合于“道”。“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腹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老子眼中的婴儿,因为没有经过世人的熏染,所以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之子”,其虽弱小,却求生顽强,不仅精神旺茁,而且元气充和。老子所谓的柔弱并非懦弱、虚弱,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大。在他看来,一切过于强大的事物注定要走向它的反面,“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

6、处上”事物在刚强的同时也失去了可槊性,失去了生命张力,丧失发展前途,这一点正体现了老子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思想,举凡自然、社会、人生,各种事物现象,无不向相反的方向运行,柔弱走向刚强,生命渐渐走向的死亡。所以柔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它充满了生机,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有着远大的发展前途。因为弱小,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代表着无限的可能;因为弱小,不必被关注,不必被功名利禄所惑,远离于争名夺利。正如高专诚所说,修道之人如果达到了婴儿这种境界,即使占有了一切,也不容易被人察觉,这何尝不是一种明哲保身、功成身退之举?“真”是老子“能婴”思想的第二要义。“真”,本真、纯真、真

7、实不虚。但观婴儿之行为,无论是其吸允乳汁之执着,还是“未知牝牡之合而胺作”,都表现出了让现代文明人所疏远的“真”。老子对婴儿,毫无疑问是经过认真仔细的观察的。他在《道徳经》第五十五章中集中描述了婴儿之“真”:“骨弱筋柔而握同,未知牝牡之合而胺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老子的结论是“含徳之厚,比于赤子”!王弼认为“含徳之厚者,无物可以损其徳、渝其真”。圣人至真,真若婴儿。婴儿几乎不被人注意,其具体的细节行为更是鲜为人察,正如圣人之道,达到了至高髙专诚:《御注老子》,山西古籍出版社,第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