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419675
大小:47.5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3
《54例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54例慢性肾衰竭的中医治疗研究邵战海王静霞(山东省文登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发区分院中医科264400)【摘要】目的探讨保肾固木汤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肾袞竭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入组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保肾固木汤中药保肾固木汤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2组患者均以2周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和临床化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
2、率(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4.8%),且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化验室化验指标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保肾固木汤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慢性肾袞竭保肾固木汤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GFR)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慢性肾衰一旦发生,很难逆转,发展到末期的尿毒症期,则需行替代治疗[1]。然而替代治疗存在费用较高、肾
3、源的缺乏及并发症严重等严峻问题,在我国很难普及。因此怎样阻止或延缓早中期慢性肾衰患者向尿毒症期慢性肾衰的进展,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我科室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慢性肾病,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入选的108例慢性肾袞患者均2000年1月至2012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门诊及住院病人。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4例,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24岁〜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35&plUsmn;10.69)岁;分期:肾功能代偿期患者18例,肾功能失代偿期
4、患者31例,肾功能衰竭期患者5例;原发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9例,糖尿病肾病6例,高血压性肾病10例,多囊肾2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其他2例。对照组54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23岁〜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64±11.23)岁;分期:肾功能代偿期患者17例,肾功能失代偿期患者30例,肾功能衰竭期患者7例;原发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7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性肾病11例,多囊肾3例,慢性肾盂肾炎5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期及原发病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
5、异,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①参考1992年黄山会议座谈会纪要关于慢性肾衰的分期标准[2】,入组患者均符合以下分期之一。肾功能代偿期:肌酐清除率(Ccr)在50〜80(ml/min)范围内,血肌野(Scr)在133〜177(umol/L)范围内;肾功能失代偿期:Ccr在20〜50(ml/min)范围内,Scr在186〜442(umol/L)范围内;肾功能衰竭期Ccr在10〜20(ml/min)范围内,Scr在451〜707(umol/L)范围内。②所奋患者均无肾脏以外的其他原发性重大疾病,无合并肿瘤及精神病患者
6、,无须透析治疗的急危患者,无尿毒症期患者。2治疗方法基础治疗:所有入组的108例确诊为慢性肾衰竭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的紊乱,调节饮食改善患者的营养代谢的紊乱(优质低蛋白及富含维生素B6及叶酸的饮食),治疗原发病、各种诱发和加重生衰竭的因素,冋吋要坚持运动锻炼。2.1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保肾固本汤。组方如下:党参15g、生黄芪15g、生地15g、炒白术12g、车前子30g(包煎)、泽兰15g、六月雪15g、怀牛膝15g、丹皮10g、制大黄9g、菟丝子15g、枸杞20g、水姪10g、三
7、七粉6g(冲服)。加味法:原发病为慢性肾病:加紫河车15g,肉苁蓉15g、山萸肉15g;原发病为高血压加: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原发病为糖尿病:党参易为太子参20g、加麦冬15g、玉竹15g、石斛15gy冋吋随症加减,每日一剂,浓煎300ml,分早晚两次,饭前半小时服用。2.2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纯西医对症支持治疗。3疗效观察与分析3.1疗效标准疗效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2006年制定的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辩证分型及疗效评定制定如下: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或肌酐清除率增加≥3
8、0%,或血肌酐恢复正常、或下降≥30%。冇效:临床症状减轻,或肌酐清除率增加≥10°%、但<30%,或血肌酐下降≥10%以上,但<30%;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临床各观察指标无明显改善者,或,肌酐清除率增加<10%、或降低,或血肌酐下降<10%、或降低。3.2观察指标:对比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和Ccr、Scr、2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