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95658
大小:4.27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8-12-01
《消化系统解剖与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消化系统生理第一节概述第三节化学性消化第四节吸收第五节大肠的功能第二节机械性消化第六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第一节 概述一、概念及方式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加工、分解的过程。吸收:消化后的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消化的方式:机械消化: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将食物粉碎、搅拌和推进的过程。(形变)化学消化: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将食物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的过程。(质变)消化系统除了消化和吸收两大功能外,还有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消化过程示意总汇二、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一)一般生理特性1.自动节律性低且不规则:是肌源性的,不如心肌规律,节律较慢,无固定节律点。整体受CN
2、S和体液的影响。2.兴奋性较骨骼肌低:因其ATP酶活性低、钙泵少。3.较大的伸展性:能容纳性舒张,而不发生明显的压力变化和运动障碍。4.一定的紧张性:经常保持微弱的持续收缩状态,是肌源性的,维持中腔器官形态、位置及基础压力,整体受CNS和激素的影响。5.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对电刺激和锐性刺激不敏感,对化学(ACh、酸碱)、物理(温度、牵拉)较敏感。(二)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平滑肌RP较小(-50~-60mV),主要由K+外流形成的;也与钠泵的生电作用有关;此外,静息状态下的Na+少量内流和Cl-的外流也有关。在RP的基础上自发地周期性地去极化和复极化形成缓慢的电位波动,称为慢
3、波电位或基本电节律。2.慢波电位慢波电位产生机制:可能与生电作用钠泵的周期活动有关,抑制时去极化。慢波电位作用:本身不引起肌肉收缩,但能降低AP产生的阈值(使RP接近于产生AP的阈电位);是控制胃肠运动(蠕动的方向、节律、速度)的起步电位。3、动作电位在慢波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引起平滑肌收缩。每个慢波电位上的AP数目越多,肌肉收缩的幅度和张力就越大。产生机制:刺激→Ca2+通道开放→Ca2+内流→AP。三、消化腺及其分泌功能:1、改变pH2、分解作用3、稀释食物4、分泌黏液、抗体和液体,保护作用分泌为耗能过程四、胃肠激素胃肠道的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及产物细胞名称分泌产物分泌部位A细胞
4、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胰岛素胰岛D细胞生长抑素胰岛胃小肠结肠G细胞胃泌素胃窦十二指肠I细胞胆囊收缩素小肠上部K细胞抑胃肽小肠上部Mo细胞胃动素小肠N细胞神经降压素回肠PP细胞胰多肽胰岛胰腺胃小肠大肠S细胞胰泌素小肠上部胃肠激素的作用1.调节消化腺分泌和消化管活动2.调节其他激素分泌:抑胃肽促胰岛素分泌3.营养作用: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第二节机械性消化一、咀嚼和吞咽(一)咀嚼(二)吞咽蠕动:是空腔器官平滑肌前面舒张、后面收缩,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二、胃的运动(一)胃运动形式及作用1.紧张性收缩:胃壁平滑肌缓慢而持续的收缩。增强胃内压,有助于胃液渗入食物和促进胃排空;保持胃的正常形状和
5、位置。2.容受性舒张:进食时反射性引起胃壁平滑肌的舒张。增加胃容纳和贮存食物。3.蠕动:蠕动波起自胃体中部,逐步向幽门部推进,使食糜与胃液充分混合和研磨。(二)胃的排空概念: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速度:以食物而异(流体、粒小、等渗的快)水>糖>蛋>脂10min2h2~3h5~6h(一餐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小时)动力:直接动力:胃与十二指肠的压力差。原动力:胃的运动。影响因素:①胃内促进排空的因素:壁内N丛的局部反射、胃泌素。②十二指肠内抑制排空的因素:肠-胃反射;肠抑胃素(胰泌素、抑胃肽等)。胃内食物机械扩张蛋白质分解产物迷走-迷走反射壁内N丛局部反射胃蠕动↑紧
6、张性↑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胃排空胃窦G.C胃泌素十二指肠食糜高渗溶液盐酸、脂肪胃蠕动↓紧张性↓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胃排空暂停肠-胃反射肠抑胃素胃内压∨十二指肠内压再次胃排空胃蠕动↑紧张性↑食糜在肠内吸收抑制因素解除影响胃排空的因素(三)呕吐呕吐是一种保护意义的防御性反射活动,可把胃内有害物质排出。但剧烈呕吐会影响进食、造成水电和酸碱平衡的紊乱。三、小肠的运动(一)小肠运动的形式及作用:1.紧张性收缩:对肠内容物施加一定的压力。2.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其主要作用:利消化:促进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利吸收:增加食糜与肠壁的接触。助血循:挤压肠壁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推食
7、糜:推进肠腔内容物下行。3.蠕动:自上而下顺序收缩和舒张的运动。特点:小肠近端的蠕动速度>远端。作用:使经过分节运动的食糜向前推进。特殊方式:①蠕动冲:蠕动速度快,传播距离远的蠕动。可一次将食糜从小肠始端推送到末端,甚至推送到大肠。这种运动是由于进食时的吞咽动作、食糜进入十二指肠或由于泻药的作用而引起。②逆蠕动:在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出现一种与蠕动方向相反的运动。食糜可在肠段中往返运行,利于更充分的消化和吸收食糜。(二)回盲括约肌的功能回肠末端与盲肠交界处的环行肌显著加厚,称为回盲括约肌。回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