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凉山咏月诗探析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凉山咏月诗探析

ID:27382440

大小:5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3

上传者:U-991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凉山咏月诗探析_第1页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凉山咏月诗探析_第2页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凉山咏月诗探析_第3页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凉山咏月诗探析_第4页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凉山咏月诗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凉山咏月诗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凉山咏月诗探析摘要:凉山独特的地域文化不仅孕育了本土文人丰富多彩的文学,对仕宦、游历此地的文人创作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以《凉山州古诗文选释》为读本,以咏月诗为切入点,探讨了在凉山地域文化背景下咏月诗所体现的地域自然环境、人文特征以及地域情感。中国5/vie  关键词:凉山月诗歌地域文化  皎皎皓月映诗心,由于中国人审美思维与月亮客体特征的契合,咏月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中,咏月篇章俯拾皆是,凉山古诗文中亦有不少咏月篇章,就其艺术成就而言,虽不能与李白、杜甫、苏轼的咏月之作相媲美,但所呈现的地域文化特色亦各自成趣。   地域文化是在一个大致区域范围内持续存在的文化特征,是以某个特定的地域为依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征鲜明、性质相对稳定的文化。凉山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通往西南边陲的重要通道,秦汉以前称邛都国,汉武帝时置越郡,隋唐称州,南诏改建昌府,元置罗罗宣慰司,明为建昌卫,清改宁远府,民国称宁属。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以及交通阻塞,使这一地区有明显的封闭性。可是封闭也使这一地区的文化带有极为浓厚的个性色彩、地域色彩,加之物产丰富,又是多民族地区,民风民俗异彩纷呈,诗文的创作呈现出独特的风貌。  诗歌中的地域文化特色是通过诗歌创作来实现的,本文的研究以蒋邦泽、武谊嘉《凉山州古诗文选释》{1}为读本,虽为诗文选释读本,但此书从时代、地区、体裁、风格等因素考虑,精选了从东晋到当代八十四位作者二百余篇诗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凉山咏月诗所呈现的地域自然环境  地域自然环境是地域文化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是地域文化形成发展的物质条件。不同的地域自然环境,必然孕育和促成不同的地域文化。曾大兴《文学地理学研究》指出:“自然地理环境又包括地貌、水文、生物、气候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都会对文学构成影响。”“地貌、生物和水文都能触发诗人的灵感,驱动诗人的神思,成为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动力,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些素材而已。”{2}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对作家作品的影响,古人曾给予清晰的描绘。钟嵘《诗品・总论》认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3}气候的变化会引起物候的变化,因而触动诗人或悲或喜的情思,形诸于文字。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也讲到山川与情感的关系:“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4}  咏月,是对自然山水的表现。山水在诗歌中往往被看为自然地域文化的表述。山川的景观呈现,最易凸显地域特色,因为某一景观必然有其特别能反映该景观特征的景点,唯其独有,或最能与其他景观区分出来。  凉山咏月诗大多是紧扣凉山境内地名来写,地名本身就具有了纪实功能。诸如《龙湖夜月》《宿金沙江》《泸山望海楼》《金沙夜月》《泸山》《建昌竹枝词》《邛池行》《邛海棹歌》《邛海放舟》等与月相关的诗作,从篇名看,龙湖、金沙江、泸山、建昌、邛池本身就是凉山地域的标签,承载了这个区域丰厚的地域情感。  《西昌县志・地理志》“名胜”条目下记载有邑人杨学述《建南十景诗》,概括了这一地域的十处名胜:泸山苍翠、邛池映月、东岩瀑布、西沼莲香、渔村夕照、螺峰积雪、古寺闻钟、苍松挺秀、香泉烹茶、清池灵应。{5}  在景观描写中,凉山咏月诗着墨最多的是这一地域的风景名胜,试举几例。  其一,邛池映月。邛池,今称邛海。《西昌县志》云:“ 在县东南五里,澄莹芳渌,烟霭微茫,飞汲青,矫鹭湛碧,园林丽属,菱芡佳饶,广六十里,直径最长处约三十里,银鲥翠鲦之产,轻舫小艇之游,微风不澜,旭日始旦,鱼龙之气,晃于波心,塔寺之图,开于天半,其足以娱灵瞩荡奇胸者,远近殊姿,空水异色,莫能状也。”{6}  杨学述《建昌竹枝词》其五:“行同镜里认邛池,向晚游观景更奇。昨夜月明千顷碧,谁浮一叶赋新诗。”  杨学述,西昌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举人。《建昌竹枝词》共二十首,各从一个侧面对建昌的自然景观、风土民情和生活习俗作了生动的描绘。描绘月明之夜,行走在邛海之边,影映水中,如同镜中行走。月下泛舟,碧波千顷,把酒吟诗,何等快意。  陈光前《邛海棹歌》:桂花桥畔月如钩,倒影孤亭水面浮。十里芰荷香不断,推篷遥指沈家楼。   陈光前,西昌礼州人,擅诗文,工书法。民国二十六年(1937)西昌订正县志,任分纂员。此诗描绘邛海美景,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景致来展现山光水色。写了月下孤亭的倒影、十里芰荷的飘香以及遥望卧云沈家祠的云雾缭绕之态。诗中不仅描绘月下泛舟的惬意,还抓住了富有地域特色的风物景观来勾勒。桂花桥,在西昌城南郊,跨海河,为当年通泸山旱道所必经之路。孤亭,邛海有二亭,一曰瀛海亭,一为海心亭,此处指瀛海亭。芰,指邛海所生长的四角菱。沈家楼,指泸山之上卧云山的沈家祠。  其二,泸山望月。泸山,《西昌县志》云:“在城南十里,邛池之南,雄深秀拔,由麓至顶约六七里,自下而上,刘公生祠等凡十五寺庙……《水经注》则以为蛙山,以其居水形状而得名。”{7}  杨学述《泸山》:  泸山登览景无穷,槛外波涛接太空。  古寺晚钟惊石子,邛池夜月唱渔翁。  莲开西沼围宫馆,瀑挂东岩吼雨风。  螺髻四时常积雪,一株宝树抱青龙。  诗以泸山为题,却不是着笔于对泸山本身的描绘,而是扣住首句“泸山登览”四字落笔。作者登临泸山极目远眺,四周美景尽收眼底,以泸山为立足点,把视力所及的广阔空间以及这广阔空间中的许许多多景观,全收摄为泸山景色,展现“泸山登览景无穷“的无限意趣。“邛池夜月唱渔翁”句描绘出渔舟唱晚、邛池与明月相辉映的美景。“古寺晚钟惊石子”句据《西昌县志》载,西昌城内发蒙寺“接引佛前,有石窟,内容石子,泸峰光佛寺钟鸣则动,故有古寺晚钟惊石子之句”{8}。“莲开西沼围宫馆”,作者《建南十景诗》之四为《西沼莲香》:“城西十里外,乐在水中央”。“瀑挂东岩吼雨风”,作者《建南十景诗》之三为《东岩瀑布》:“ 千寻飞素练,百丈下通沟。溅雪喷如怒,穿云冷似秋”。“螺髻四时常积雪”,作者《建南十景诗》之六为《螺峰积雪》:“残雪千年积,深山六月寒”。“一株宝树抱青龙”,青龙,寺名,��《西昌县志》“古迹”条记载:“相传邛海深处,古有石浮水面,渔者异之,畀之山半,坠地弗能举,因建寺以存之。”{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