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困境及其对策研究摘要我国高职院校招生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发展新形势,适龄人口减少带来的新使命,高等教育扩招带来的新问题,高等教育需求的理性化、多元化带来的新机遇,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新挑战。解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招生困境,须厘清影响和制约高职招生质量和规模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明确高职招生形势,转变高等教育观念;准确定位生源市场,科学制定招生方案;加强高职内涵建设,提高高职就业质量;打造多元教育模式,拓展高职生源类别;增加国家财政投入,完善高职招生制度,保障高职可持续发展。关键词高职院校;招生困境;新形势;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1
2、008-3219(2013)22-0041-052012年,山东、湖北、广东、河南、河北等省份高职院校均出现了招生难现象。其中,山东省专科第二次征集志愿时,5.6万个征集计划只有不到3000人投档,5万多个计划没人投报,录取分数线下降到180分,仍有96所学校三次投档无一人报考。其实,高职招生困境早在5年前就已初现端倪,湖北高职院校已经连续5年无法按计划招满学生,且征集志愿计划逐年迅速攀升,2008年为2000余人,2009年达到5000余人,2010年增至8000余人,2011年攀升至1.6万人,2012年也有1.1万人,398所院校的征集志愿,只有5所超过了批次线投档,
3、其余院校呈现“零竞争”。更有河北省某高职院校2012年报到人数比计划录取人数少了1000余人[1]。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普通本科招生人数是2970601人,专科招生人数是3106011人;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人数是3261081人,专科招生人数是3133851人;2010年普通本科招生人数是3512563人,专科招生人数是3104988人[2];2011年普通本科招生人数3566411人,专科招生人数3248598人[3]。除2008年专科招生人数略高于本科招生人数外,此后专科招生人数都低于本科招生人数,且比率逐年增大。具体见图1。图12004~2011年普通
4、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一、高职院校招生困境折射的新形势、新使命、新问题、新机遇、新挑战高职院校招生困境的出现有其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因素、人口因素、教育因素、文化因素和政策因素等。(一)“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发展新形势[4]《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支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直接带动产业链和服务链的变革,进而又带动人才链的变革,原有的高职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已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生源的选
5、择,影响着高职院校招生的质量和规模。(二)适龄人口减少带来的新使命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实施,使我国适龄人口数量正在急剧减少,《中国发展观察》撰文指出,2000~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22岁)规模逐年增大,并于2008年达到峰值1.25亿人,2009~2020年逐年下降。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推测,2020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22岁)规模约为8250万人。与此相对应,我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1060.7万人峰值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为1022.6万人,2010年为957万人,
6、2011年为933万人,2012年报名人数为915万人,具体见图2。适龄人口减少导致2009年以后高中教育阶段应届毕业生规模逐年下降,高等院校总体生源规模逐步萎缩,加大了高职院校的招生难度。图22006~2012年高考报考人数(三)高等教育扩招带来的新问题1999年的高校扩招,堪称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发展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美国,成为世界第一。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此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由2004年的447万余人增长到2010年的662
7、万余人。其中,本科招生人数在2004~2006年一直低于高职高专招生人数,2007年开始略高于高职高专招生人数,2008年又略低于高职高专招生人数,至2009年,本科招生人数开始逐年高于高职高专招生人数。这一现象说明,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招生人数的日益扩大,并在适龄人口总数逐步下降的情况下,正逐步侵占高职高专生源规模。(四)高等教育需求理性化、多元化带来的新机遇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才结构的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也日趋理性化、多元化。首先,人们不再将接受高等教育作为成才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