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24889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2
《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湿热证的临床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湿热证的临床研究吴立友,饶家珍,赖申昌,蒙宇华,向少伟,黄智莉,蒙向欣【关键词】湿热证;,,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方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验方肾衰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湿热证的疗效。方法60例CRF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根据病情结合利尿,控制血压,纠正酸中毒,纠正贫血,排毒、补钙等对症处理,合并感染者适当使用抗生素及一般对症处理。所有患者均未行透析疗法。在上述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肾衰方,对照组用爱西特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
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表现积分值、Bur、Scr均明显下降(P<0.01),Hb,Alb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衰方可以明显改善CRF湿热证的临床表现,改善肾功能、贫血状态及营养状况。 关键词:湿热证;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方 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晚期所致的一种严重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毒性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全身多系统的损害。有关湿热证与肾脏疾病的病证关系研究逐步
3、深入,且已认识到湿热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湿热证在慢性肾衰竭病程进展中的作用也受到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者的重视。自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湿热证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60例患者均为我院及广西中医学院瑞康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和中医湿热证候诊断标准〔1〕。 1.2病例分组将符合条件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40.8岁;平均病程为5.82年;肾功能不全代偿期8例
4、,失代偿期8例,肾功能衰竭期13例,尿毒症平均病程为6.54年;肾功能不全代偿期7例,失代偿期10例,肾功能衰竭期12例,尿毒症期1例。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根据病情结合利尿,控制血压,纠正酸中毒,纠正贫血、排毒、补钙等对症处理,合并感染者适当使用抗生素及一般对症处理。所有患者均未行透析疗法。在上述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肾衰方(陈皮10g,法夏10g,云苓10g,竹茹10g,枳实10g,黄连5g,滑石10g,甘草5g)水浓煎服50ml,1剂/d,分2次口服,对照组用爱西特片(由河北长天医药公司提供),4片/次,3次/d。2
5、个月为1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4.1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尼莫地平法观察分析。 1.4.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变化情况。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称《原则》)拟定以下标准: 2.1.1显效a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b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c血肌酐降低≥10%。以上a项必备,其他具备1项。 2
6、.1.2有效a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b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10%,c血肌酐降低≥10%。以上a项必备,其他具备1项。 2.1.3稳定a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b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10%,c血肌酐降低<10%,以上a项必备,其他具备1项。 2.1.4无效a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b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c血肌酐增加。以上a项必备,其他具备1项。 2.2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参照《原则》拟定。 2.3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见表2。 2.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Scr,Alb及Hb的变化情况见表3。
7、表1两组疗效比较(略) 经Ridit分析,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两组疗效比较例积分值变化情况(略) 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两组患者治疗后Hb,BUN,Scr及Alb比较(略) 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根据其临床表现多类似于祖国医学中“虚劳”“水肿”“关格”等病。近年来许多学者认识到湿热这一致病因素在CRF的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RF时湿热形成或因外感水湿;或因饮食不节,脾胃湿热内生;或因正虚
8、复感外邪与内湿相合,郁而化热;或温补太过,气化之机怫郁,水湿无以宣行,内蕴成湿热〔2〕。正如清代医家薛生白所曰:“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而至,内外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