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22259
大小:19.3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2
《《童趣》导学案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童趣》导学案 第五课 山东省青州市大郇初中 孙继华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2.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并积累。 3.品析中的“物外之趣”,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感悟课文内容,品析中的“物外之趣”,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学习方法: 1、朗读法,读议结合法 2、自主合作法。 教学
2、过程: 一、导入激“趣” 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他写的一篇《闲情记趣》,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一)检查预习,
3、读准字音 童稚 藐小 项为之强 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凹凸 土砾壑 庞然大物 虾 )蟆 (二)朗读课文 第一次:读出文言味:要求自由朗读,摇头晃脑地读。 第二次:读出回忆味:以一个老人回忆往事的那种恬淡、悠然而又饱含愉悦的感情读。 第三次:读出故事味:读得有情有境,有张有弛。 第四次:读得滚瓜烂熟:限时抢背。 二、译读增“趣” (一)解释词义 1、必细察( )其纹理 2、昂( )首观之 3、项( )为之强 4、果( )如鹤唳云端 5、以丛草为林( )6、兴( )正浓 7、方( )出神 8、驱( )之别院 (二
4、)解释成语 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夏蚊成雷: 心之所向: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呀然一惊: (三)一词多义 1、物外之趣 2、细察其纹理 3、徐喷以烟 驱之别院 蹲其身 以丛草为林 4、为之怡然称快 尽为所吞 (四)揣摩课文内容,试
5、着解释下列词句。搞不清的四人小组讨论,合作解决。 a.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d.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 e.果如鹤唳云端。 f.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g.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h.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i.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
6、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j.徐喷以烟。 k.以草为林。 l.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三、联想生“趣”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的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 2、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明确: 把“夏蚊成雷”比作“群鹤舞于空中”。 把草丛、虫蚊、土砾比作森林、野兽、丘壑。 观“二虫斗草间”,惩治癞蛤蜞。 3.参考注解,试说说作者提到的“物外之趣”指的是什么? 明确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
7、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物外”,指超出事物本身。“物外之趣”是作者根据眼前自然景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原本特性的新的形象,从中得到的乐趣。它是一种精神体验。应该理解到,作者把原来这三件自然之物大化、美化、情感化、理想化。感到奥妙无穷而乐在其中,这便是“物外之趣”。这表明作者在幼年时已经有了自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4.你认为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明确: 是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创
8、造出来的。 自然景物 思维方式 新的形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