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问题研究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问题研究

ID:27311402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2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问题研究_第1页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问题研究_第2页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问题研究_第3页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问题研究_第4页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问题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提高,公民的个人信息也显示出其潜在的商业价值,逐渐成为商业竞争的重要资源。基于信息资源的重要地位,各种主体都会采取不同手段争夺信息优势,公民的个人信息被不当搜集、随意泄露、非法滥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扰乱了公民的个人生活安宁,甚至还会危及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刻不容缓!、个人信息的内涵关于什么是个人信息,我国法学界目前大致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称谓,即个人隐私、个人数据(资料)和个人信息。个人隐私,主要是指私密的、不愿公开的那些个人信息;隐私权是指个人自

2、由地决定在何时、何地、用何种方式、以何种程度向他人传递与自己相关的信息的权利主张。英美法系国家在关于个人信息的相关立法中大多采用了个人隐私一词,如美国《私生活秘密法》、澳大利亚《隐私法》等。个人数据,是指涉及公民个人的己被识别或可被识别的一切数据。泛该种数据或资料是己被物化的个人信息的载体,是足以对主体构成识别的信息。在境内外关于个人信息的相关立法中,欧洲大陆国家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大多使用个人数据(资料)一词,如《欧盟个人数据保护规定》、香港《个人资料条例》等。个人信息,是指自然人个体所拥有的,能够直接或间接识别其本人的特定资料所反映出来的内容。其具有人格属性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示范法草案》(学者建议稿)中关于个人信息的定义为:个人信息指自然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码、户籍、遗传特征、指纹、婚姻、家庭、职业、健康、病历、财务状况、社会活动及其他可以识别该个人的信息。二、个人信息泄露的现状及原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个人信息泄露的现象无处不在:许多商家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注册、会员登记等方式搜集个人信息;名片代印机构将其储存的个人信息出售等等,甚至在2005年,我国竟出现了明码标价售卖个人信息的网站,只要输入想要搜索的人名,即可查知此人的电话号码、工作单位、家庭地址,甚至婚姻状况、个人财产记录等个人信息。

4、这不仅严重扰乱了公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且对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也产生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人民网曾开展了一次有关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网友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94%的网友认为,当前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非常严重。显然,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曾受过个人信息泄露的烦扰,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的泛滥己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那么我们的个人信息为什么频频遭遇泄密门呢?第一,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目前我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条文都只是散见于宪法、民法的隐私权、人格权以及其他一些条例、部门规章等的笼统而模糊的规定,不够全而、明确,且过于原则性。公民在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

5、权利时往往会遭遇取证难、维权难、成本高,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说是告诉无门。第二,公民对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公民在办理各种登记或注册手续时往往受到各种诱惑而忽视个人信息的安全,轻易泄露自己的重要个人信息,登录或浏览网页后不及时清除登录信息等等都给不法分子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自己的个人信息被不当搜集和利用。第三,黑色交易的存在。信息外泄源于经济利益驱动。在许多行业里,都有一些专门吃信息饭的生意人,这种兜售个人信息的黑色交易是个人信息泄露的强大推动力。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许多掌握个人信息的网站和机构都可能会为贪图不义之财,将用户的个人资料出卖,

6、例如:消费者在就医、求职、买车、买房、买保险或办理各种会员卡、优惠卡、银行卡时填写的个人信息被出售;网络登录申请邮箱、注册进入聊天室或游戏厅时填写的个人信息被非法搜索或链接;幵通手机号、考试报名注册的个人信息被出售等。、我国目前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现状及缺陷目前,我国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规定,仅能从《宪法》、《民法通则》以及其他一些基本性法律文件的原则性规定中看到,由于社会观念、立法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在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方面仍存在着诸多缺陷:第一,缺少专门、统一的立法。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条文中虽然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作出了一些间接的保护规定,但都只是

7、散见于各个部门法中的零星规定。对于哪些属于个人信息、哪些信息可以合法使用、何为不当使用、不当使用的主体都有哪些、对不当使用如何追责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都需要一部专门、统一的法律来加以规定。第二,相关制度缺位。我国目前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仅限于个人隐私信息,且主要表现为受到侵害后的一种事后救济机制,大部分条款只规定有保密义务,却没有规定违反该义务之后的追责机制,也没有相关的监督和执行机制,所以许多法律条款也就显得缺乏可操作性。第三,民事责任和民事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我国在个人信息的保护方面,明显重刑事处罚和行政管理,而轻民事确权与民事归责。导致民事主体的财产及非财产损失

8、却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补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