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305266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2
《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1009-9328(2017)03-000-01中国6/vie 摘要本文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缺陷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对策。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 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缺陷分析 第一,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理念落后、形式单调。高校教师大多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其在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上存在着故步自封和僵硬老化的缺陷,对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较低,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抵触情绪。这些问题使得高校体育公共课教学水平的提升受到了限制和阻碍
2、。很多高校体育教师依然将自身看作是教学的主体,将自己变为体育课上的主角,没有意识到高校体育教学是为了学生服务的,也没有意识到体育教学的本质在于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技能。另外,大部分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依然延续着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两种形式,教师用边讲边示范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教学内容讲解,可以说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早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第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不够科学。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受到计划经济时代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和波及,在教学内容上依然以技术教学和技能培养为主,技能的培养和技术的掌握也建立在提升学生体育锻炼成绩的出
3、发点上,忽视了学生整体体育素养的提升。另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过分地强调了技术教育和竞技体育思想的传授,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在时代发展和技术变迁之中,传统体育教学已经不再适应高校体育教学要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焦点和重中之重。 第三,学生对公共体育课兴趣不高,体育基础设施匮乏。很大一部分高校生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对体育教学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他们单纯地将体育课程看作是体育训练和锻炼,没有意识到体育学习对自身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另外,我国课程教学体系中一直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导致了学生只喜欢静态的教学,
4、对户外体育运动教学兴致缺缺。高校教育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只重视�w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是却忽视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在近年来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学校规模也越来越大。一方面给体育教师的教学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给高校体育基础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校在扩招的过程中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教学楼、寝室楼、实验楼的建设上,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自然就得不到保障,导致了当前高校体育公共课基础教学设施普遍落后的局面。 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第一,高校应该加大在
5、体育基础设施上的经费投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之所以落后,体育基础设施的落后是直接原因。因此,高校应该着重关注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对其投入足够的经费和资金,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另外,高校要加大力度引入高素质高学历的体育人才,保障高校体育教师的福利和待遇,为其提供优渥的工作环境,让教师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参与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另外,社会力量应该加大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关注,对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完善提供帮助和支持,使得学生具备更好的体育学习条件。总之,高校做好公共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就在于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 第二
6、,体育教师要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公共体育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转变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素质,为公共体育教学的开展打好基础。首先,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教学培训活动,循序渐进地提升公共体育教学水平,加深对公共体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把握。其次,教师还要注重和其他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在交流的基础上实现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开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最后,教师要主动地进行教学反思。公共体育
7、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公共体育教学新模式,不断研究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问题和弊端,深入研究问题和弊端背后隐藏的原因和本质,在反思的过程中探究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新方法,持续不断地推进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更上一层楼。 第三,调整公共体育教学内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与体育教学环境和人文精神有着直接的关系,是一套完成的体育结构体系。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开展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向社会输送综合素质人才。所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调整公共体育教学知识结构、体育文化氛围,建立完善的高等公共体育教学体系。另外,传统公共体育教学中仅仅以考试作为考核方式,虽
8、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但是却对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并无裨益。为此,高校体育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