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933634
大小:6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3
《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思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思考研究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根据中共中央、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及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等文件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对学校公共体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依照高校体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学校实际,提出了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对策。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从2003年新学期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实施,《纲要》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方面体现出新时期更多的人文关系,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近几年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生体质测试及有关调查显示,普通高校学
2、生身体状况普遍欠佳,耐力素质一直呈下降趋势,肥胖症增多,现状令人担忧。为培养新时代人才,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为终身从事体育活动,维护自己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这目标的实现,就成为广大高校体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一、当代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实施以来,学校体育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现行体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现实的高校体育改革面临许多敏锐的热点问题。学校体育要改革,既要冷静及时地做出思考和应答,避免在确定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方向上的盲目性,也要就学校体育本身发展而言与丰富多彩的学
3、校体育相协调。 这几年,各学校都从各自实际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尝试,取得一系列成效,形成了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其主要表现为: (一)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转变 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已成为当前学校体育的主导潮流,各个学校都在进行教学管理体制与教学改革,力争教给学生一技之长,为将来终身锻炼打基础,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终身的体育参与和体育能力。 (二)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
4、生存、学会做人四大能力的提出,指引了体育课程模式改革的初步设想。 我国高等学校进行了多种体育课程模式的探索,出现了多种模式,较常见的有:一是三基型即以掌握三基的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以原教学班为单位的模式;二是强制性活动内容和统一的身体运动技能为主的一体化型,即把早操、课余体育活动和体育课程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教学整体性的模式;三是三段型即一年级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开设专项选修课,三、四年级开设选项课的模式;四是俱乐部型,即课程内容与实用性、多样性、竞技性为主,在一年开设专项选修课,二年级以教学俱乐部形式进行;五是并列型即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重视因材施教
5、,以基本技能练习和竞技运动技术为主要内容,在一、二年级同开设基础技能课和专项选修课。 (三)关注学校体育环境的构建 学校体育的现代化,首先应该是环境的现代化。实践证明,学校体育环境是学校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优雅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学生体育的兴趣、动机、爱好、态度等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并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体育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心理环境,应该进行优化设计,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特别是物质环境的改善和美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任务。 (四)体育教师成为学校体育
6、教学改革的关键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已经不再局限于充当课堂上教材与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一个主动的研究者、引导者、创造者、协调者。因而体育教师就成为了当前学校体育改革能否顺利进行、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总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第一、体育教师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素养;第二,体育教师要有选择、加32、整合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第三,体育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第四,体育教师应有较全面的技能水平;第五,体育教师应该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能力;第六,体育教师应该是促进学生人格完满发展者;第七,体育教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最后,体育教师应该由“教练型”向“学者型”转变。 总体,新形势下体
7、育教学改革,为教学实施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只有通过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改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印象,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二、目前学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对体育课的认识可以说表现为重视不够、意识不强。“重智轻体”、“以文取人”的现象还非常普遍。社会上人们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往往是看“升学率”,看学校的科研能力,有无名教授。这就不难理解普遍存在的以智育代替一切,体育可有可无的现象等。如我校的新生在接受调查时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