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36482
大小:6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2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68例疗效观察张东茹(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中医院内蒙古根河022350)【中图分类号】R7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6-0028-02【摘要】目的观察中丙医结合治疗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自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确诊的9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68例患者予以龙胆泻肝汤合银翘散加减同时静点阿昔洛韦针500mg/次,1次/日,并施刺络拔罐法。对照组30例患者予丙医常规对症治疗。结果联合组临床显效率75%,总有效率98.5%。对照组临床显效率36.1%,总有效率6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
2、性。结论中丙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比单纯两医常规对症治疗患者的疼痛缓解快、结痂早、并发症少、后遗症发生率低,具有更好的疗效。【关键词】带状疱疹龙胆泻肝汤银翘散刺络拔罐带状疱疹是由水豆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祌经痛为特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常伴有明显神经痛。人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病毒经呼吸道粘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祌经节或者颅祌经感觉祌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究、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
3、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祌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祌经痛。木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故一般不会再发。木病是散发性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常先有轻度先驱症状如发热、乏力、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及患处皮肤闷热,感觉过敏及祌经痛。典型的皮损为沿外周神经分布有成簇而不融合的粟粒至黄豆大丘疹,继之变为水泡,疱液澄清,疱壁紧张,围以红晕,排列成条带状,各水泡间皮肤正常。同时神经痛为木病常见并发症,也是该病的症特征之一,常山现在发烧前或出疹时并逐渐加剧,尚有无疹性只有神经痛的无疹性带状疱疹。老年患者痛剧,可持续数月或更久。表
4、现为灼痛刺痛及刀割样痛,病程2—3周。年迈老人在皮肤疱疹消退后常留奋严重神经痛的后遗症,临床应高度警惕。其他的并发症如发生在眼部可引起结膜炎、溃疡性角膜炎甚至失明;发生在头部易引起脑膜炎等。我院自2008年9月-2010年10月治疗6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选择参照1997年11月第10版《实用内科学》的带状疱疹诊断与鉴别诊断。98例门诊患者均为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8例。其中男22例,女46例。年龄20-70岁,平均(42.6±11.3)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18-69岁,平均(44
5、.2±10.7)岁。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及生活惯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2.1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龙胆泻肝汤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其中龙胆草15g柴胡12g黄芩12g生地15g车前草30g大青叶15g金银花15g竹叶15g泽泻15g甘草10g。痛重加元15g胡川15g练子15g郁金15g,脾胃湿热加伏苓15g白术15g生石膏30go后期气滞血淤加丹参当归桃红赤芍各15go每剂加水400ml泡1小吋煮至150ml,分早晚各1次服用,每日一剂。并施刺络拔罐法。刺络拔罐宜早施行,施治越早,疗效越好。具体操作如下:
6、初期取皮损周围和病灶有关的脊神经根所分布的区域即脊柱两旁一寸半与脊柱平行线,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散刺拔火罐5分钟,令出血数毫升,每天一次。(1)对后期留有神经痛患者则用毫针取局部与皮损相应的同侧夹脊穴,常规消毒后,皮损部围刺法。留针30分钟并拔火罐令稍出血,每日一次。夹脊穴亦如此。(2)M吋予阿昔洛韦针500mg一日1次静点。2.2观察方法观察组西医常规对症治疗。静滴阿昔洛韦针,每次每公斤体重7mg,重患者每8小吋一次。阿昔洛韦软膏外涂,营养神经予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l、B12肌注,止痛可予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等。3治疗结果3.1疗效标准根据临床症状及病程长
7、短评定疗效。显效:病程一周左右,疱疹结痂脱落疼痛状消失;奋效:病程稍长2周左厶,疱疹结痂脱落后疼痛明显减轻,气候变化有反应;无效:疱疹结痂脱落但疼痛如初。3.2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68例,显效51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显效率75%,总有效率98.5%;对照组30例分别为36.1%、69.4%,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3.3两组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4讨论带状疱疹属祖国医学“缠腰火丹”“蛇窜疮”,多由情绪抑郁,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湿热内荡,复因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蕰积肌肤而生。初起为肝胆湿热及脾
8、经湿热日久则气滞血淤。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