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

ID:27227585

大小:6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1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_第1页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_第2页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_第3页
资源描述: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葛颂(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重症医学科476100)【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心理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5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鼻导管吸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各指标的恢复都比较迅速。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重症心力心衰竭比较可靠、安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关键词】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重症心理衰竭护理心力衰竭是心脏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

2、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心衰最典型的症状是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在呼吸衰竭的治疗屮疗效显著,适应症也在不断扩大,我院2011年1月开始至今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用于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屮,现总结如丁.•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重症心理衰竭患者,其屮男28例,女22例,年龄20-83岁,平均54.12岁,棊础疾病:扩张型心肌病9例,冠心病2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5例。随机分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1.2病例选择标准①重症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NYHA)[1];②经

3、常规利尿、扩血管、强心等治疗措施后,临床症状及其各生命体征达不到缓解;③血气分析符合呼吸衰竭标准。1.3方法两组均给予强心、利鉍、扩血管等常规抗心衰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治疗组应用面罩式呼吸机通气治疗,呼吸模式设置为白主触发/定时(S/T);吸气压力(IPAP)为8〜15cmH2O,呼气压力(EPAP)为3〜6cmH2O,氧浓度30%〜55%,平均通气时间为24〜72h。记录两组治疗前后HR、BP、R和SpO2的变化。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参数,使低氧血症迅速改善,SpO2达92%以上。1.4病情好转标准治疗后呼吸闲难改善,紫紺消失,心功能也得到改善;HR、BP、

4、R等体征恢复正常,肺部啰音明显减少,血气恢复或接近正常,SpO2达92%,具备以上条件为治疗有效。1.5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自身对照t检验。设P<0.05为有差异性。2结果2.1两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奋效率见表1两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表1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2.2两组治疗前后HR、BP、R、SpO2的各指标见表2两组治疗前后HR、BP、R、SpO2的各指标比较表2注*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3讨论重症心力衰竭是一

5、种常见的临床急危综合征。本讨论组的50例病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P<0.05),低于王风芝等[2]报道的100%,可能与病人不配合或基础疾病不冋有关。从表2的结果看到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迅速改善了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使血气指标达到生理需要,氧饱和度达到95.6±2.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冇差异性(P<0.05)。说明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砬用中达到了显著的疗效。对于重症心力衰竭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在吋间上根本不允许,在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最有效地治疗措施是机械通气。随着对人工气道机械通气

6、所带来的严重副作用的深入认识,如插管并发症、气道防卫屏障丧失或患者的不适感等,经面罩实施无创正压通气逐渐增多[3,4]。因而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是最佳的选择。有文献报道,BiPAP鼻罩式机械通气适用于各种病因的心力衰竭包括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对于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早期给予合理的无创通气治疗。综上所述,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心力衰竭作用快,疗效显著,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陆再英,叶任高,于维汉,等.心力衰竭[A].见卅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55-159.[2】王风芝,冀锐峰,张雪娥,等.BiPAP鼻罩式正压通气治疗左心

7、衰[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2):100-103.[3]MehtaS,NicholaS.Nonivasiveventilation[J].AmRespirCritCareMed,2001,163:540-577.[4]BaudouinS,BlumenthalS,CooperB,etal.Non-invasiveventilationinacuterespiratotyfailure[J].Thorax,2002,57:192-211.[5】王风芝,冀锐峰,张雪娥,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