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221387
大小:18.6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1
《xx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XX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人教版)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西周的分封制。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授民授疆土)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服役。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西周的社会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其中统治
2、阶级中最低的一层是士。 3、平民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4、统治人民的手段:军队、刑法和礼仪教化。 第7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诸侯争霸的目的: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或者说成争夺土地和人口)。
3、 著名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2、齐桓公首先称霸原因是什么? ①:任用管仲为相,通过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②通过“尊王攘夷”树立威望。 ③地理位置优越 ④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 3、争霸战争的影响: (1)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2)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公元前221)。 、战争的目的:兼并和统一。 2、战国著名战役:、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3、三家分晋:①韩赵魏
4、②楚燕齐秦(春秋与战国都有的诸侯国) ③韩→赵→ 魏→楚→燕→齐(这是六国被消灭的先后顺序) 4、合纵与连横: 公孙衍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提出 ⑴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 张 仪 提出 ⑵连横:秦国利用六国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第8课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铁农
5、具和牛耕出现在春秋时期,进一步推广在战国时期。 2、改革风潮: 目的:富国强兵。 魏国 李悝 楚国 吴起 韩国 申不害 齐国 邹忌 秦国 商鞅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二、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富国强兵,使秦国
6、强大 ④内容和影响: 内容:⑴编制户口,加强刑罚⑵奖励生产⑶奖励军工⑷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⑸推行县制(6)统一度量衡 影响: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答: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惨死,只是说明守旧势力的猖狂和最高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变法已经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 第9课 甲骨文与
7、青铜器 、团结创新,尽现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1。庆祝##系成立之时,我们学生会举办了一次“邀明月,共成长,师生同欢”茶话会。职教系部分老师和我系全体教师以及各班班委参加了此茶话会。学生会成立以来,学生会搞了一系列的活动,而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各部的相互努力,我们获得了不少经验。 甲骨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内容与卜辞有关。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除了商朝,西周也有甲骨文。 2、商朝的青铜铸造也非常发达,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和三星堆的青铜立人像。 3、金文:(铭文)刻在青铜器
8、上的文字。 第10课 百家争鸣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