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论高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

ID:27210896

大小:70.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1

论高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_第1页
论高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_第2页
论高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_第3页
论高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_第4页
论高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高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高等教育中的因材施教摘要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思想源于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指导着我国教育教学。在高等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也很重要,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可采用课堂组织一信息反馈一课后交流等一系列措施。关键词高等教育因材施教课堂课后反馈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了更有效地提高高等教育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高等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不同特质的个体,如果我们在高等教育中充分重视因材施教,那么每个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他们在智力、情感、性格、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优势,在以后的工

2、作岗位中就会很快地找准自己的位置。一、因材施教的起源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思想源于《论语》中记载的教育事例,在《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樊迟的资质较鲁钝,孔子对他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仁”;司马牛“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总之,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给出了4种深浅不同的回答,既切合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又符合仁

3、的基本概念。后人对其教育教学事例与思想进行了概括总结,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原则二、因材施教的涵义因材施教,指的是在共同的培养目标之下,针对教育对象的性格、志趣、能力、原有基础等具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PC[1]材,指的是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知识能力等。这里不仅包含“天生我材”的成分,也包含“孟母三迁”前后不同环境造成的人的不同的品性。尤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们各自的爱好和擅长。因材,不仅表现出对“材”的客观差异性的了解和承认,而且充分体现了对“材”的尊重和以“材”为施教依据的正确态度。就是扬长避短,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上各

4、种有有用的和杰出的人才。施教,不是“施知”,因为它指的不是单纯的对受教育者交付或给予知识,而主要指的是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启发和诱导,使受教育者领悟,指导受教育者习得,而不是为受教育者包办完成学习,即孟子所说的:“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因材施教,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而不是一般的可供随意选择运用的教育技巧或方法。三、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存在困难的原因在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存在着困难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教学模式、教学目的等因素导致的。(一)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高等教育仍然是以统一标准答案考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惟一标准,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能获得较高的分数,因此

5、使得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教学中的普遍化,导致因材施教难实施的现象困扰着我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二)我们的高等教学仍然是以班集体为单位、以统一的教材和教学目标为条件进行教学,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思想是从个体教育教学中得出的。我们把从个体教育教学中得出的教育原则用于群体教学,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存在难以调和的局面,这是导致因材施教难以实施层面的原因。(三)我们的教学目标存在过多的统一,比如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材、统一标准答案,与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存在着目标上的矛盾。(四)传统的基础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反映在高等教育中就是教师只重视讲课的速度和课程数量,而忽视了授课的内容

6、和不同学生的特点。这是因为高校中原本就很有限的教师资源,教师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中大量的课程。在这种情况下难免就会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就很困难了[2]。四、高等教育中实施因材施教的途径如何进一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精髓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让学生主动发展。因材施教的理论承认差异性。教育不能用单一的标准要求学生,而是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和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第二,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是从整体着眼,来辨析个体差异,不是面向个别人的英才教育,也不是只挑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第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必须使受教育

7、者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使有差异的个性达到一定共性要求。进一步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我们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形式:(一)课堂教学内容选取与教学设计控制。教材绝对不等于课程,教学设计也并非只是备课。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本身的价值,把课程视为教师、学生、教材、环境4个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景,课程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生长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学内容选择当然也就应当注重对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4个因素的配合和整合[3]。统计学中的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