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7162403
大小:7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1
《人流和药流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流和药流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比较孟雨(江苏省昆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妇产科江苏昆山215333)【摘要】目的:探讨人流术和药流术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非意愿妊娠的127例健康早期妊娠妇女按照单盲、对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流产术,观察组给予无痛人流术,观察两组阴道山血量、出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月经转归及流产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及阴道出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完全流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转归时间及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能显著降低早期妊娠的出血时间及出血量,提高流产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关键词】无痛人流;药物流产;早期妊娠,效果【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180-03流产成为生育期妇女非意愿妊娠的唯一补救措施,妊娠12周内采用手术方法或药物方法终止妊娠称为早期妊娠终止,也可称为流产,流产可分为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不同流产方法各有优劣,手术流产具有一定创伤性,对医疗设备、医疗人员医技兵有更高的要求,操作不当会损伤患者子宫或诱发感染,但手术流产的完全流产成功率高,避
3、免药物流产不全造成的宫腔残留物[1],及对术后月经转归及并发症的不良影响,药物流产则具有方便、无创的优点,为观察两种流产术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木文将其应用我院收治的早期妊娠终止的妇女中,现将临床应用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共收治127例非意愿早期妊娠妇女,年龄在18〜36岁之间,妊娠吋间在5〜12周之间,月经过期4周以上,B型超声显像法检查显示子宫轮廓明显增大,可见奋节律的胎心搏动和胎动,可确诊为早期妊娠、活胎及宫内妊娠,127例患者均为非意愿妊娠,要求终止早期妊娠,按照妊娠妇女年龄、性别、妊娠吋间、孕次
4、、产次等基本资料将127例妇女分层,每层随机分为两组,然后合并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9例,平均年龄(24.9±2.6)岁,孕次在2〜5次之间,平均孕次(2.9±0.5)次,产次在1〜3次之间,平均产次(1.7±0.4)次,此次妊娠吋间在6〜12周之间,平均吋间(10.5±0.6)周,停经吋间在28-50d之间,平均停经吋间为(37.4±2.7)d,对照组58例,平均年龄(26.1±2.2)岁,平均孕次(2.5±0.7)次,平均产次(1.8±0.3
5、)次,妊娠吋间(10.2±0.5)周,平均停经吋间为(35.7&plUsmn;2.4)d,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流产,药流前做B超检查,排除宫外孕,了解胚囊大小、位置,确定孕妇身体是否状况良好、有无禁忌证等,孕妇于第Id清晨口服米非司酮50mg,当日首次口服药物12h后再次服用25mg,第2d仍口服75mg,分早晚两次服用,第3d清晨U服米索前列醇片0.6mg[2],流产过程中除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药物副作用外,所排出的大小便均需保留在干浄便盆内,由专人检查并记录有无胎囊及其排出吋间,
6、胎囊大小和出血量,如排出胎囊前后奋活动性出血,可给宫缩剂或立即止血,药物流产后易发生感染,叮嘱终止妊娠妇女注意个人卫生和避孕,洗澡应以淋浴为宜,一个月内禁止性生活,药流后要注意多休息,1月内不要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下冷水劳动,随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以免抵抗力降低诱发其他疾病[3】。观察组给予无痛人流术,术前禁食禁水6h以上,入手术室前要求孕妇排空膀胱,建立静脉通道,静注芬太尼和丙泊酚,给予患者吸氧,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指标,待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吋即可进行外阴消毒和宫腔探查,随后行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4】,术后应仔细检查孕囊吸出情况,并常规口服抗菌药物防止感染
7、,同时肌注缩宫素。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阴道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月经转归情况及完全流产率,阴道出血量分为小于月经量、似月经量及大于月经量,持续出血吋间分为小于3d、1周内及2周内,流产情况分为完全流产、不完全流产及流产失败,完全流产即指B超检查显示孕囊完全排除,排出妊娠物与B超测定直径相符,无需行刮宫清除宫内妊娠物,流产后患者自然转经,不完全流产即指可见妊娠物排出,但排出物大小与B超检测的大小不相符,需要再次行刮宫手术,流产失败即指流产后8d仍可见孕囊或胎心搏动[5];随访12周,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并发症包括感染、分泌物增多、下腹部坠
8、痛、子宫内膜粘连等,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