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心肌病治疗前后的超声观察以及临床分析

围生期心肌病治疗前后的超声观察以及临床分析

ID:27147786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1

围生期心肌病治疗前后的超声观察以及临床分析_第1页
围生期心肌病治疗前后的超声观察以及临床分析_第2页
围生期心肌病治疗前后的超声观察以及临床分析_第3页
围生期心肌病治疗前后的超声观察以及临床分析_第4页
围生期心肌病治疗前后的超声观察以及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围生期心肌病治疗前后的超声观察以及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围生期心肌病治疗前后的超声观察以及临床分析ok3)是产科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可能是一组多因素疾病,既往无心脏病的妊娠末期或产后(通常2~30周)女性,出现呼吸困难、血痰、肝大、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类似扩张型心肌病者称为围生期心肌病[1]。其临床表现由于病变发展的阶段不同而表现各异,主要是各种严重的左心或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PPCM不仅对孕产妇危害严重,而且对胎儿影响巨大,因此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35例确诊为围生期心肌病的孕产妇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结合临床综合分析,旨在及时、正确的诊断PPCM,挽救母婴生命。现报道如下

2、。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2014年8月间内黄县中医院及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确诊为PPCM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原来均无心血管病病史。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2.5岁,产前15例,孕34~40周。产后20例,1个月内5例,1~2月10例,2~3月5例。其中第1次妊娠13例,2次以上妊娠22例,并发妊高征15例。合并贫血20例,有蛋白尿17例,治疗后痊愈29例,病情持续5例,死亡1例。1.2临床症状及体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其中双下肢浮肿24例,咳嗽者21例,心悸20例,体征有心界扩大35例,心率增快28例,肺部湿罗音25例,血压升

3、高15例,心尖区杂音27例,肝脏肿大5例,腹水5例,低热4例。1.3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分级依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Ⅳ级,Ⅰ级6例,偶有心悸、气短,但一般活动不受限,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Ⅱ级15例,日常活动后有疲劳、心悸、气短,心电图多数有S―T段下移,心动过速。Ⅲ级8例,略活动即有心悸、气短。Ⅳ级6例,休息时有心悸、不适,不能平卧。1.4仪器与方法应用philipHD1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4MHz。患者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常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左心房(LA)、左室舒张末期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径(LVE

4、SD)、二尖瓣峰值速度比率(E/A)。用M型超声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采用传统的脉冲多普勒测值计算Tei指数:取心尖五腔心切面,将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前叶和左室流出道之间,同时获取二尖瓣及左室流出道血流频谱,测量基线上方的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终止处空下一心动周期E峰起始处的时间间期,记为a,测量基线下方左室流出道血流频谱开始至终止时间,记为b,左室Tei指数=(a-b)/b。a和b分别测量三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后计算Tei指数,其正常值为(0.39±1.0)。1.5统计方法全部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

5、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Chi-Square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2结果①35例PPCM患者治疗前心脏彩超检查,不同程度表现为左房、左室扩大,以左室扩大为着,Tei指数均在0.50以上,部分可见右室、右房扩大。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变薄,室壁运动幅度普遍减弱,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增高,A峰极小,E/A>2,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膜口可见反流信号,以二尖瓣、三尖瓣为着。其中并发心包积液8例,并发左心室附壁血栓1例。②35例PPCM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6个月后心脏彩超检查结果见表1。治疗前左心室扩大者检出率为100%,明显高于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后,三

6、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19,P<0.05),治疗前LVEF、LVFS减低者检出率均为100%,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及随访6个月后的:50.00%、50.00%,14.71%、14.7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352,P<0.05);治疗前二尖瓣反流(M1)、三尖瓣反[1][2][3]下一页ok3m、55~59mm者检出率明显减低,小于55mm者检出率明显增高,其中29例患者自觉症状减轻,心功能为I级状态,病情明显改善。但仍有5例患者病情持续,心功能为II-III级状态,随访6个月后仍表现为左心室扩大、室壁运动幅度减低。说明在PP

7、CM病情发展过程中,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在产后经过治疗恢复,左心室腔的增大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与Amos等[4]研究结果一致。对照分析29例病情改善患者及5例病情持续患者首次检测的LVEDD值大小,可以发现,5例病情持续患者治疗前其LVEDD值在68~78mm之间,治疗后,虽有所减小,仍在60~65mm之间。29例病情改善患者治疗前其LVEDD值均在65mm以下,治疗后,55~59mm者18例,小于55mm者11例。并且可以观察到,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6个月后18例左心室稍大患者LVEDD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而5例病情持续的患者LVEDD值降低不明显,可能是由于发病初期

8、心肌细胞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